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别拿你的标准要求别人?如何改变别人?要求别人怎么样?@王路在隐身

王路:刀子心与刀子嘴

​​有人说: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其实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正因为豆腐心,才有刀子嘴。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人要往火坑里跳,旁边的人有两种选择。

  • 一种是告诉他:哎呀,不要跳,这是火坑。然后笑眯眯地看着他。那人看他不紧不慢的态度,以为他在开玩笑,就一头扎进去了。
  • 这个旁边的人,赶紧发个朋友圈:看,我说是火坑,不让他跳,他非要跳,不听我的,吃亏了吧!
  • 还有一种人是,一把拽住,不让他跳。他当然不高兴,因为他不知道那是火坑,他看不见坑里有什么,从外面看,还以为里面全是宝藏呢。他被拽住了,跳不进去,就很生气:多好的机会,被你拦住了,你太坏了。

儒家欣赏哪一种人呢?当然是后一种。

宁愿人家骂你,恨你,误解你,也要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人家跳进火坑。当然,很多时候拦不住,一个人非要跳火坑,你能怎么办?但你要尽力去拦。

尽力了,他还是跳进去,那没办法。但如果你能做,却没有做,只是轻描淡写提个醒,这就不行,表面上看好像对朋友义,其实不义。

“豆腐心”,是指柔软、仁慈的心。

如果只是没事就喜欢抬杠,喜欢刻薄人家,那不叫“刀子嘴豆腐心”,那叫“嘴贱”。

“刀子嘴豆腐心”,关键是“豆腐心”。如果一个人心地足够柔软、慈悲,一定不忍心别人做出无知的、会带来痛苦和后悔的事,那他就不能不极力劝阻。极力劝阻,就容易引起人家的不快,“嘴”看上去就像“刀子”了。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永远是“豆腐嘴”,那恐怕他是“刀子心”,这表示他对别人的利害安危永远置之度外,永远可以很超然。

别人的事终究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己的,别人掉坑里终究是别人受苦,自己何必费尽心思去阻拦呢?犯不着。——这样的心,绝对不是“豆腐心”,不是“苦口婆心”。

心是婆心,口一定会苦。婆心就是通过苦口体现出来。口始终很甜,心肠恐怕没那么好。

永远“豆腐嘴”的人,儒家称为“乡愿”。

孔子是很反感乡愿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

道德就是被乡愿败坏的——他总是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人家不管怎么做,他都说“好,不错”,从来都是温温和和的,好像对一切人都很友善,他并非内心不知道别人做错了,在干一件愚蠢的、徒劳无功的、甚至将来要倾家荡产、身陷囹圄的事,但是他觉得还是不要直言,直言容易让别人不愉快,并对自己丧失好感,直言对自己没啥好处。

孔子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的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条就是“直”。朋友做错了,或者在瞎搞,你看得明明白白,就是不说,那你不够朋友。友直,就可以帮助自己看见自身的毛病;友谅,就可以令自己更诚挚;友多闻,就可以令自己更明白事理。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 便辟,是“习于威仪而不直”——让人很舒服但对人不直率;
  • 善柔,是“工于媚悦而不谅”——让人开心但对人不忠诚;
  • 便佞,是“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很能说,好像头头是道,但肚里没什么真东西。

对一般人来说,“损者三友”很令人喜欢,跟他们相处你会很舒服,会觉得自己特有存在感,在他们的包围下,你看不见自己的瑕疵和弱点。你一步步靠近危险,他们也不会来提醒,等你掉坑里,好了,他们都跑了,甚至站在旁边看笑话。

孔子教导我们,不要跟这些人做朋友。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说,道德标准,只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讲这句话要看对境。

对一个总是拿各种标准来要求别人,却不要求自己的人,也不妨这么讲。

但讲到这个层面,还比较粗糙。

往细了讲,儒家不仅对自己有要求,对别人也有要求。

有人说,“有修养的人只对自己有要求,对别人不提任何要求”,这是不对的。那不是有修养的人,是自私的人。

做父母的,如果对孩子没有一点要求,孩子就会去偷去抢。

一个小孩,你不教他管他,他看到更小的孩子有糖,就会抢过来,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他就会哭,闹。如果父母爱这个小孩,就不会对他不管不教。

夫妻之间,不可能不要求伴侣洁身自好。

那这不是拿道德标准来要求别人吗?但只有这样,才是忠诚。

因为“别人”不是“别人”,“别人”也是“自己人”。对一个人一点要求都没有,那是不把他当自己人。实际上等于放弃他了。如果跟你一起生活、共同工作,每天都要相处的人,你还对他一点要求也没有,可以说你很不负责任。你没有尽到作为亲人、朋友的忠实,你是很自私的。

就算对陌生人,也不是从来没有一点要求。

有人在旅游景点,让孩子随地大小便,如果周围没有一个人提醒,那周围人也有过失。小偷在车上偷东西,一堆人看见了却无动于衷,这不是“不用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自私。

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如果有“民胞物与”的心,只要对自己有要求,就不可能对别人一点要求都没有。因为别人和自己是一体的。

  • 跟一个人结婚,天天在一张饭桌上吃饭,难道不要求他和你之间有基本的沟通和理解吗?
  • 跟一个人同住一间房,他如果一个月不洗澡,你难道不要求他注意一下个人卫生吗?
  • 如果朋友干偷鸡摸狗、违法乱纪、败坏道德的事情,如果你还把他当朋友,难道不去努力规劝吗?

既然对别人也有要求,那应该怎样要求别人呢?

这个问题更难了。儒家一般不这么问。这么问,就好像先天赋予了每个人无条件要求别人的权利和资格,容易造成误解。儒家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通常是倒过来说的——告诉你不该怎样要求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首先,如果你自己不想被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就不要那样去要求别人。

儒家谈到这个问题,用一个字:恕。

恕,就是将心比心。之所以对别人有“要求”,并不是要“要求”别人,“约束”别人——而是有好的东西要与别人分享,就像自己得到一个冰淇淋,给别人留着,并不是“要求”别人吃这个冰淇淋,只是觉得冰淇淋好吃,希望能把吃冰淇淋的快乐带给别人。但是你也要考虑别人是不是有糖尿病,是不是能吃。

“好好吃饭,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与人为善”,像这些标准,拿来“要求”别人,说是“要求”,实际上是“分享”。因为某些东西好,不仅满足于自己有,也希望别人有,所以才去“要求”别人。

“努力加餐饭”,这不也是要求吗?但有谁不赞叹这种要求呢?

接下来还有问题:那是不是说,只要自己乐于接受的标准,就可以用来要求别人呢?

也不是。

比如,你是学霸,他是学渣,你要求自己考100分,考前三名,你很乐于用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但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别人,就强人所难了。一个体重200斤的人,要求自己吃五碗饭,但怎么能要求80斤的人也这样呢?

《论语》对这个道理也有说法:“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箭的目的,不是要把靶子射穿。因为每个人力量不同,有人有劲儿,一箭过去靶子就穿透了,有人没劲儿,但也可以射中靶心。

射箭的人多,很多人能射中靶心,就有人在里面分优劣高下,认为能贯穿的人更厉害。孔子说,不要这么想,这两种一样好。射箭只追求射中,不追求贯穿,因为各人力量不同。

因此,要求别人,很多时候,不宜要求别人的能力,但可以要求别人的态度。

态度,就是靶心,朝这个方向射就行,但是不要求贯穿。一个人天资鲁钝,学习不好,不要求你考多少名,但是要求你有个好的学习态度,不要灰心丧气,不要自暴自弃。

哪怕考倒数第一,只要态度好,也不错;哪怕考第一,如果自满了,看不起别人,也不行。

讲到这个层面,还是有人会误解。还要继续往细了讲:

说学习,也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学习成绩、文化课成绩。

儒家讲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尤其重要的,是迁善改过,下学上达,是品格的培养和道德的完善,博闻强识倒在其次。

《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如果一个人天生不适合学文化课,但是很有体育天赋,音乐天赋,你把他关在学校里,让他精力百分之百放在文化课上,只要他分一些精力在兴趣上,就认为他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就很愚昧了。

所谓“态度上有要求”,是指做人的态度,做事的态度。应该要求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作恶的人,而绝不是要求他倾尽全力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安排给别人去做,如果别人做不好,或者没有好好做,就认为别人“态度有问题”——这方面的态度是可以有问题的,这方面的态度如果没问题那才是有问题,一个被骗进传销组织的人,你能要求他“干一行爱一行”,要求他有“好的工作态度”吗?

听到“态度上可以要求别人”,有人就会在这些事情上要求别人,还以为自己是非常对的。

问题是很细的,一层扣一层,无论理解到哪一层,都很容易把它当成教条,并产生误解。认为自己懂了很多道理,还是做不好事情,那是因为你懂的很多道理都是错的。如果懂的道理还没有抵达足够深足够细的程度,它一定包含着许多错谬。

儒家讲“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物格然后知至。不格物,就不能致知;不致知,就不知道火坑是火坑,还以为是很好的机遇。要“穷理”,才能“尽性”;不穷理,就不可能尽性,只可能“乱性”。

自己还没把道理搞清楚、搞透彻,就去指点别人,要求别人,就很危险了。而道理无穷无尽,通过漫长的努力,也只能多明白一点点。因此,一定不要自以为是。

在没有很明了的地方,对别人提出要求时,只有谨慎而坦诚,善巧而谦和,才能少些过失。


微博@王路在隐身


别拿你的标准要求别人?如何改变别人?要求别人怎么样?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