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看到别人赚钱焦虑:牛市中后期的踏空无力感 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投资聚义厅

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市场观的第二篇,宝哥想聊的是关于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关于这对概念,我认为有这么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1:相对收益就是公募,绝对收益就是私募

在大众看来,公募只讲排名和跑赢指数所以叫相对收益。而私募是看赚钱金额拿分成的,所以称为绝对收益。

事实上,大多数私募的评价体系也是相对的,很少有人能脱离相对收益谈绝对收益。这些年国内私募业绩现在越来越透明,私募之间会被各种渠道和媒体拿来排名比较,相对位置对于融资非常重要。

大多数的私募客户,都是希望熊市有绝对收益,牛市有相对收益。一个私募基金如果三年赚了10%的绝对收益,哪怕你是大佬,同样会被嘲讽应该去守护饮水机。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投资方法的区别,而不是评价体系的区别。不少知名私募基金就是常年高仓位拿着大白马的beta,而公募基金里也同样有着用绝对收益打法的选手(比如咱们聚义厅的CK)。

误区2:绝对收益要灵活择时,相对收益不择时

大众对择时的印象还停留在【仓位择时】,仿佛你只有在满仓梭和一把剁光开空单之间横跳,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择时型选手。而一个1Q满仓医药,2Q满仓新能源,3Q满仓周期的选手,却可以被理解为是【自下而上做成长股】。

大多数时候,做相对收益的才是紧盯大盘灵活择时,因为风格轮动的本质就是择时。

总仓位较高,不代表不择时。比如2015年的7月份,原来都满仓创业板的两个基金经理,一个选择换成满仓银行股,仓位还是100%;另一个选择了卖出后空仓。这两者都是在择时。相对收益者永远在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会是怎样的风格主导,即使总仓位较高,仍然要不断调整组合的beta,以期让组合多暴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利的因子下。

而绝对收益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这只股票拿一段时间后,是否能赚钱?向上能赚多少,向下会赔多少?当绝对收益的选手发现手中股票的概率赔率不够打满仓位的时候,选择空出仓位持有现金,这即表现为【择时】。

把绝对收益理解成是自己炒股就行了:有些人没机会的时候不做,但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交易模式能够持续稳定赚钱,那他们就会选择永远满仓。

误区3:绝对收益看得长,相对收益看得短

并不总是这样。看长确实是绝对收益的一种做法,然而做短线也同样可以,比如T+0就是一种绝对收益做法。

相对收益也有一种终极打法,就是长期相对:好比《Buffet’s alpha》论证了老巴长期暴露在高质量、低杠杆、低贝塔这些因子里。因为从长期来看,决定超额的主要归因是行业配置,而决定行业之间长期超额收益大小的,本质上就是以ROIC为代表的商业质量和经济特征。

A股在过去十年的维度上,决定超额收益大小的其实就是超配消费和医药的比例。而如今公募一哥一姐的地位,也正是由这种偏离来奠定的。

由于指数在长期有绝对收益,因而有长期相对收益的做法,就能产生长期绝对收益。传统意义的相对收益打法是用变化应对变化,而终极相对收益打法事实上就是以不变对万变,此种【相对】也已经超出了传统考核意义上的【相对】。

误区4: 绝对收益回撤小,相对收益回撤大

这又是一个似乎约定俗成但并非如此的观念。

组合波动率与个股波动率、持股集中度相关,跟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其实没有关系。

我们很早就说过,要求回报率和波动是互损的,如果绝对收益的要求回报率很高,那必然是集中持有,带来更大的波动率。好比个人投资者都是绝对收益,但其波动率和回撤都要远大于基金的投资组合。

所谓的低回撤,其实是来自于业绩提成20%这个模式,收了业绩提成,就应该要提供sharpe ratio更高的策略,而更高的sharpe可以来自于更灵活的持仓,也可来自于更广泛的标的选择。这是一种应然(ought to be),而非实然(to be)。

以上这几个误区,实际上2、3、4三点是没法同时成立的,但现在对私募是既要你价值投资有格局,又要你灵活择时回撤小。

640-2

上涨的时候要在场,雷劈的时候要躲开。这要的不是绝对收益,这要的可能是方唐镜。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讲讲哪些是绝对收益打法,哪些是相对收益打法。

A:某大型优质公司,基金经理充分理解公司长期价值与成长空间,经过评估认为现价持有3年收益率可以接受,于是买入并持有,并且如果出现20%以上下跌准备继续加仓。这是绝对收益打法。

B:某中型公司,竞争力普通但行业景气度较高,研究员经过验证得到公司的订单情况,认为明年业绩增长至少翻倍,而市场对此没有认知,于是重仓买入。这是绝对收益打法。

C:某小型公司,业务和竞争力都很垃圾,但公司某天说自己做了一款元宇宙概念的游戏。游资在当晚研究完公告后,认为概念领先,毅然决定第二天封板买入,并计划在3-5个涨停后卖出。这也是绝对收益打法。

D:某龙头制造业公司,行业空间大且基本面过硬。经过成长性评估,基金经理认为目前估值对应2022年60倍水平,对应2025年合理水平。虽然并不知道赚什么钱,但考虑到四季度景气度会不错,资金从周期股里出来可能会流回格局股,且行业二线公司都是四五十倍估值,龙头理应享有溢价,因此还是买入5%的仓位。这是相对收益打法。

E:某二线制造业公司,行业空间大但公司不具备优势地位。经过成长性评估,基金经理认为目前估值对应2022年45倍。虽然并不知道赚什么钱,但考虑到四季度景气会不错,且行业龙头公司是明年60倍,故认为向上可估值对标,下行风险不大,买入3%仓位。这是相对收益打法。

如果要用几条简单规则来区别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打法,宝哥认为就是这两条:

①单挑还是群殴?绝对收益打法重个股,其实质是预测个股将要在某些因子上发生显著变化,比如业绩、盈利质量,或者重要事件催化后的估值变化;相对收益打法重市场预测,然后用组合的因子暴露去应对市场。

②有没有隐含收益率?绝对收益打法一般都有个股的目标价,本质上是由目标价和现价之间的隐含涨幅来构成买入动机;而相对收益打法经常给不出目标价,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券商推荐报告中写的“目前股价对应2021/2022年100x、60xPE,建议关注/持有……”

这类表述的本质就是我也不知道怎么给目标价了,但感觉短期还能涨,于是不断地强调“好、快、景气、行业属性、龙头、格局”这类状态,以某种他们认为能占据短期优势的状态,来构成买入动机。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国家前途非常有信心,但对个人的未来却无比迷茫悲观?

从股票的角度看这很容易理解:大盘越成熟繁荣,你感觉就越有信心,但个股的估值也都到位。这就好比四十年前,国门一打开看到了那么大的差距,上一代人那会对大盘无比失望迷茫,但恰恰是个股处处有奇迹的黄金发展期。

绝对收益者眼下的心态就如年轻人的迷茫,他们的一大缺陷就是牛市中后期的踏空无力感。如果你认同逻辑,但是不认同价格,那就是眼睁睁看着股票天天涨但无能为力。此时只有相对收益打法的选手,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上车,放手进攻。

而相对收益的选手如果想要真的做出些不一样的超额,最好也要把“相对”的久期适当放长一些,有时候用绝对收益的打法来思考一下股票,想一下当前的相对坐标系是否合理,才能提升sharpe ratio。

在市场的两个极端态,所用到的心法也是不同的:

  • 在熊市底部,阻碍你加仓抄底或者导致你割肉的,是那种我再也不想多亏一分钱了的心态。这个时候多用相对收益角度想想:这里如果继续跌下去也就是跟大家一起跌,而这里如果见底大幅反弹了,你受不受得了?
  • 在牛市顶部,阻碍你减仓逃顶的心态,是害怕卖了以后别人继续数钱。这个时候就得用绝对收益角度想想:这里如果继续涨还能涨多少,而这里如果见顶暴跌了,得吐回去多少利润?

这两种打法如能融汇借鉴,内方外圆,高手也。

相对收益的打法可以学习借鉴,但相对收益的心魔应当提防。

有个也是做私募的朋友,年初在某大渠道发了一个产品。当初为了这个产品的发行预热,建了3个500人的大群,把这个渠道的销售顾问都拉了进来,彼时红包与指数齐飞,祝贺伴加油刷屏。

大多数渠道销售的特点是:无论事先路演时沟通多少遍风格和选股特征,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好,什么情况下可能表现不好,他们总是预期你应该每周都跑赢A股大盘。

业内常规的做法是,每周五收盘后会管理人会给出这周的预估净值,于是周五就成了一次小考随堂测验。如果这周表现比大盘好,这些个群里就会是此起彼伏的比心、点赞、YYDS。而要是不如A股大盘,那闲言碎语的埋怨必然是少不了的。

这就像是学生时代叫着分数上台去领考试卷子,哪怕是飘来的几句“下次要加油了”,你都能从老师的语气中感受到那一丝丝的失望和不满。

如果端坐下来面对镜头,所有管理人都会说我们应该要看长期,不要受短期的影响干扰。但事实是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没有人不爱听好话不爱短期激励,几乎所有人都会对短期收益带来的好处甘之如饴。

也没有基金经理在净值大幅跑赢领先时,说你们别夸了别给钱了,我这两月就是运气好。实在是恰饭恰饱了,才会来个封盘。

既然无法不以物喜,也就很难不以己悲。在你走衰运的同时,各种渠道的榜单和周报月报,都会不断提醒你,你的同行正在赚多少钱。

再然后便是嫉妒攀比,心魔渐起。有些朋友天天盯着别人涨多少,只要看到其他人涨得比自己好,就是不停地反思拍大腿,在进步和焦虑之间迷失了尺度。

这种环境下,人的思考方式会变成:虽然我手里的这十几个公司都不错,但好像这个月的题材都沾不上边,是不是来点风口股更容易涨?

如此发展下去,每周你有机会根据相对收益得到一次奖励或者惩罚。假设一年50次翻牌机会里你赢了30次,大盘涨0.3%的时候你涨0.6%,大盘跌1.5%的时候你跌1.3%,最终在60%的时间里收获了快乐和点赞。

但一年下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大盘不涨不跌,你涨了7-8%,有什么意义呢?

一场游戏的快乐程度和获胜次数频率相关,然而财富的大小只与你获胜时的幅度相关。

最后再说个经典故事。

1999年上半年,认为科技股泡沫很大的量子基金做空了2亿美元的科技股,结果亏掉了6亿美元。操盘的基金经理是索罗斯的徒弟米勒,此人最大的优点是不会跟市场较劲,于是他在下半年大幅做多了这些曾做空的科技股,实现大翻盘,在科技股上赚的钱比做空英镑赚的钱还多。

到了2000年1月,纳斯达克先是大幅下跌,然后转头向上创新高,波动率急剧放大。米勒担心泡沫破灭,他跟索罗斯说平均100倍市盈率受不了了,于是卖出了科技股,把重点放在了做多欧元上。但很快发现欧元看错了,同时卖出的科技股还在继续上涨。

怕丢了面子的师徒俩,一把买回了60亿美元的科技股。

3月份纳斯达克真正转向了,大量科技股头寸一个月里腰斩而且根本卖不掉。到了4月底,量子基金当年累计下跌了21%,管理规模也大幅缩水。

一生中打出多次神仙仗的米勒,最终还是没能在游戏结束前离开。这场战役几乎抽干了他的精力与热情,几个星期后宣布离开量子基金。

在《穷查理宝典》里,芒格是这么评价的:

索罗斯和米勒无法忍受眼睁睁看着别人在科技股上赚大钱,但我和沃伦可以不在乎。

640-4

投资聚义厅
微信号
investjyt
功能介绍
力争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记录投资过程的思考

https://mp.weixin.qq.com/s/ZI9r08B59F9K-QxP0QVPGw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