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媒体写作的价值-公众号头条打赏赚钱@老道消息老编辑不上班

芒种|“老道消息”创始人:品类战争已结束,内容创业从哪里汲取力量

2017芒种特训营5月7日下午在广州完成第一期培训。

南友圈-自媒社继续推出《芒种十讲》第三讲,“老道消息”的老编辑、创始人在授课时特别强调了规范化的“团队写作”,认为微信号一定要有自己的人设,并完成“垄断场景”。老编辑说,内容品类战争已结束,专注高质量内容是王道。

以下是课程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和修改):

大家好!我是老编辑,我不太知道今天来上课的同学都是什么样的背景,我们老道消息是一家主要是写故事的微信公众号,像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行业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公司、热点,我们用写故事的方法去阐述这些公司。一开始通过文章。后期有更加深层次的加工,为影视行业或者为我们自制的一些节目提供故事。

我的PPT分为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讲内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何为高水平内容,在我看来有一些自己的评价标准。第二部分是作为一个个体,你如何长期地贡献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内容。第三部分是如果要真正长线的贡献,就是要输出高水平的内容,其实是需要一个团队的,也就是如何去打造这个团队。

1万小时或者30万字:一个长期写作者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个个人你怎么去长期写作?在座有多少人是中文系毕业的?如果是中文系的,最近非常火的《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刷屏了,大家觉得写得很好吗?

我是范雨素是一个湖北女士在北京当保姆写的,她说话的口音跟我的家乡非常相似,她从小有很多波折,带着孩子,孩子现在没有了父亲,被赶出家门,被冷眼相看,她的勇气来源于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自己后来也成了一个勇敢的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到北京去生存,她写了《我是范雨素》,她之前还写过另外一篇。有的人说她写得非常好,有的人说写得不好。

和菜头写了为范雨素写了两篇文章,把范雨素的文章和历史上的一些文豪,和一些大家比较,意思说谁认为写得好的话你没有见过更好的东西,是中产阶级的自我感动。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范雨素的文章当中一些出彩的、论断性的地方明显有编辑更改的痕迹,她看待世界的观点有些也很幼稚,但我为什么觉得挺好呢?

这就是要讲到文艺或者内容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文艺不只是作文比赛。如果只是比赛,红楼梦之后大家都不要写小说了。

文艺或者内容的实质本质在于实现人的自我意识,为什么咪蒙火了,咪蒙实现的自我价值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三观很正的东西,但是咪蒙确实实现了很多自我意识,比如我是一个好人,他是个low逼,我是一个好姑娘,她是一个婊子,当你在阅读过程中你感觉到愤怒的时候,感觉到想要嘲讽别人的时候,你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首先你实现了自我意识,知道我是谁,就是你首先被自我打上了一个标签,我是谁。

《人民的名义》大家都看过吧,《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在前20集的时候,网上大家都在刷达康书记,25集往后,到最后结局大家都在刷祁同伟,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祁同伟。我们没有背景,没有依靠,在权利或者在资本面前我们是非常虚弱的,我们想实现阶级的跃迁,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面临着一些叫吃相难看或者叫不择手段,当祁同伟自杀那一集的时候,可以看到铺天盖地,非常多的文章去讲祁同伟这个人。达康书记从头到尾大家谈的,主要是谈他的表情包和GDP,这个人物的丰富性就差很远。

好的文艺、好的内容不只是纯粹从文学性上评论,你越能够强烈地勾起人的自我意识,让读者意识到你是谁,这个时候就是你的文章就越成功,这是一个普适价值,没有任何一种内容形式,不管诗歌、散文、小说,所有好的文章、好的内容、好的文艺全部都在于激发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很多诗歌在传唱过程中因为社会情绪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比如诗经,比如对岸的《美丽岛》,比如我们的那个什么风采。在微信公众号很常见的,一篇文章写的时候没有想到百万+的文章,甚至几百万的文章。换句话说,那文章不是你写的,是上帝借着你的笔写的,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最好的文章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些人已经是百万的号了,影响力很大了,写篇文章很容易10万+,接的广告价值也不匪,但大家要知道我们是下九流。今天我们科班出身,真的是学新闻出身的同学也就五个人左右,确实很少,我是学地球物理出生的,本硕都是学地球物理,就是观察地球内部的东西。学新闻本身我认为是一件有担当的事情,非常有理想主义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听我讲关于如何在微信上进行写作的课,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新闻其实行业已经遭到非常大的破坏,不管是复旦新闻系还是人大新闻系,大部分优秀的人已经离开了内容行业。

上周刚刚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了,没有执照的不能乱写新闻,所以大家已经不能说自己写的是新闻,以后我们只能说写的是段子,我写的是文案等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从事我们这种写作的人是下九流。有人说新闻是第四权,记者是无冕之王啊。这是西方那一套,在我们自信的文化里面,我们的意识形态上来说,我们就是下九流。

中国文艺自古分为三种等级,第一种等级是士大夫托物言志进行的创作,比如范仲淹、柳宗元、王安石写的东西一定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占据最高的位置,他们就典型的符合士大夫托物言志进行的创作。这是横向的比较,有多少同学研究过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山水画,你会发现在中国的文艺拍卖、文物拍卖上面,所有的价值珍贵的画一定是文人画,就是知名的文人画的画,一般的宫廷画画得非常精细,画得非常好,但是它的价值远低于文人画,就是你单纯从画作本身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可能画得很好,比如画一个乾隆七下江南的图,可能要很长时间,甚至花10年的时间才能画出来,但就比不上文人即兴地就在纸上涂点墨水,这就是长期儒家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当你的画跟文人的质量,跟他的理想、跟儒家思想要达到的大同境界产生契合的时候,那才算是最高境界。所以宫廷画是不值钱的。

第二种文艺就是官办机构豢养文人的宣传和修撰,比如修《四库全书》,比如帮皇帝起草诏书,他们写的是有用的东西,这种是第二种文艺。文革的时候钱钟书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因为他在翻译英文版的毛选。张艺谋回忆起自己在那个时候会画宣传画,会拍工农兵,所以待遇就比别的黑五类子女好很多,他把这个称为工具化,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匠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的创作,这是文艺的最低端。古代的梨园,杂耍、甚至写小说,都不登大雅之堂的。文艺跟官方意识形态、官方的关系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关系的深浅不一样,决定了文艺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受到压制和遗忘的是体制外的自我表达,独立于体制之外,完全是独立的一套体系,这种完全跟体制没有关系,甚至跟体制是对立关系,这种文艺会被压制,大家也知道中国所有的写作者,中国所有做内容的人都有一种外国写作者或者外国的新闻工作者都没有的能力,叫自我审查,每个人自己在写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写,这个东西会不会删,其实自己心里是清楚的,都会算我这篇文章推出去的时候多久会被删,大概能活多久,就是因为这种原因。

我们在创作上其实是没有多少尊严可言的,但因为中国的市场非常大,我们抬头所进行的创作有非常多的限制,但是低头,就是服务于各行各业,比如房地产业,在微信公众号起来之前,中国写作的,特别是底层的写作,真正能赚钱的就是为房地产商写文案,比如在四五线城市,甚至城乡接合部、县里面,做内容创作人的等级是给这个房地产跟汽车的经销商写文案,那是底端的最顶端,下面是给百货商场,比如给苏宁、国美写促销广告的是第二等,再往下一等就是给莆田系写广告的,属于第三等,这是我对于中国的文艺创作本身的分类。

我们的窘境从政治商来说或者从意识形态来说是由这个原因造成了我们处在下九流的层面,从经济上来说,因为我们要低头向下,要面向各种各样的行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甲方,所以在经济上我们也是受限制的,如果你不写市场需要的文章,你很难生存下来。

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通常有两种应激的反应行为,第一种就是反抗,第二种就是消费,当然我这里不是歧视女性,我只是用男性或者女性这样的词汇描述一种东西,典型的男性的反应是反抗,典型的女性的反应是消费,中国大量电商导流的文案是给女性看的,很少给男性看,做男性的电商是不挣钱的,因为男性太理性了,他买个什么东西都要把全网翻个遍,全网比一下价格,所以导致毛利率非常低。当电商上的女性用户大于男性用户的时候平台就挣钱。在当下的环境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就是唤起这些人的自我意识,把他们的自我意识引向消费,这就是所有的内容自媒体活得最好的方式,你的内容本身有很强的价值,而且你在经济上能获得一定的独立,如果你把人们实现的自我意识受到威胁了,你就没有办法做下去,就是要把人的自我意识引向消费。

大家有多少人接过互联网金融的广告,有多少接过医疗的广告。广告行业有句话叫,得胡建人者得天下。央视广告爆发靠晋江帮,百度广告爆发靠莆田系。这就是中国整个写作者的窘境,不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简而言之,需要在权力跟资本的夹缝中生存,这个时候大家的生存哲学就是带着脚镣跳舞,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你想要的读者自我意识就显得非常困难。

我们老道消息写互联网会更加多面或者微观的角度去考察对象,比如你写互联网上的东西,每天乱写马云、马化腾,每天乱写BAT的话,首先从视角上来说你的视角非常浅,只能看一些很表层的东西,如果用一些很微观、很数据化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的论点,可能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不知道在场有多少人看过我们的老道消息,大概有1/3的样子。如果大家看过老道消息,就知道我们写过这个现象,写过福建人,写过湖南人。说到籍贯问题,今天正好是在广州。想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人知道十八大中央委员中有多少广东人?零个。中央委员中籍贯最多的是山东人。广东人在候补委员中也只有一个,就是万庆良。

我们今天很多事情,改革为什么是今天这个局面,如果你从中央委员的籍贯上进行分析,也是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比如万庆良,这也是一个祁同伟的故事,此处略去500字……

讲完段子,我们再回到《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文章讲的都是很琐碎的事情,但是她作为一个农村来的保姆,她开始怀疑了,她看到她服务的家庭是老板和他的小三。这个小三对他百依百顺,她开始怀疑这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吗?虽然她这种想法在我们看来很幼稚,但实际上她在开始怀疑,她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包括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教育,她两个孩子为什么受那么苦,她自己为什么受那么多苦,文章当中字里行间隐隐约约已经透露出这种女性的意识和社会底层的意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是范雨素》是一篇好的文章。

这文章不好的地方在哪里,比如她叫她的女主人是“如夫人”,这个称呼让很多人惊讶她的词汇量,因为“如夫人”是一个很文的说法。和她的文风不符,范雨素虽然是一个长期的阅读者,但阅读来源很可能很杂,和受过科班训练的人不同,她在写了这么久还算是一个入门的人。

写作这个东西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长期写作者的门槛我认为是1万小时以上写作经验或者30万字以上的文字作品,我说的文字作品指的是你把它理解为作品,如果你写的是一些应用型的,比如写文案,写企业宣传广告,你积累30万字也没有用,30万字的文字作品指的是你自我表达的文字作品,日记都可以算的,但是你写的文案不能算。文艺的本质在于实现了自我意识,如果你在表达自我意识道路上,所有写的东西都可以称为作品,哪怕你写的高考作文,你如果不按他的套路来,你愿意写一些自我表达的东西,那也算。

我想问在座有多少人符合这个标准?我估计应该比这两个实际需求的要多,有些同学可能会谦虚一点,但我觉得应该不超过10个人,这是中国现状的窘境,1万小时的定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1万小时以上才算是熟练的,30万字以上文字作品,基本上跟1万小时是匹配的,当然有的人写得快一点,很快就达到30万字,这也可以,大部分今天在微信上写作的人,他的写作手法是非常稚嫩的,我现在遇到的最大的窘境就在于当我招来一个人,我作为一个主编,不是做主编的事情,而是在做语文老师的事情,你要全面纠正他在写作中的非常多的毛病。这要讲到中国的语言能力在以惊人的速度在进行退化。

举一个例子,我经常跟人说,《红楼梦》里面王熙凤出场的时候,曹雪芹是怎么写的,黛玉第一次见到宝玉的时候,那段是怎么写的,今天中国所有的文字作品写人物出场的时候都写不出来这种感觉,真的写不出来,那个对于人物服饰非常细致的描绘,对于人物的情绪、表情非常细致的描绘,在中国的文艺作品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我们小时候经常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家都说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是匕首,大家把他当做是一个愤怒的中年人,但你去看鲁迅先生写《闰土》、《社戏》、《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写他家后面那个园子,里面的草,里面的木,里面的虫,那种细致的白描在他兄弟身上也有,他兄弟写得更好。在他们那一代读书人的身上写这些东西是信手拈来的,因为他们的观察或者他们的阅读足以支撑他们进行大量的写作。今天我们写不出来这些东西,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的部东西的词汇量是非常低的,我们观察的东西又非常狭窄,我们每天的生活也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面,你的词汇量非常低的情况下,不可能写出像他们那样的东西。

我经常说几乎所有人写作能力的巅峰在高考,就是高考作文的800字,我说的是对大部分人而言,不是说在座各位,在座各位去社会上招聘,你们去招聘一个普通院校新闻系或者中文系毕业的,或者是其他专业毕业的,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生,你要预设他们的写作就是高考作文的800字,甚至退化,他们在大学玩了四年的游戏,他们的写作水平很可能比高考作文还要退化。我觉得在座各位,以我对微信公众号的普遍观察,大家驾驭文字的能力应该普遍在2000字左右的文章,再长就很难看了。

我认为你如果作为一个长期的写作者必须从当前的状况到1万小时以上或者30万字以上文字作品,大部分微信公众号运营了两三年时间,不管是作为媒体行业还是自媒体行业,还是科技博客诸如此类的纯网生类的写作经验,基本上是在1万小时不远的地方,突破1万小时或者30万字的作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这是需要坚持的。

在这个问题上,东方和西方以不同的方式但是同样的逻辑在进行自我阉割,这不能太归罪于中国的审查制度,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跟网络有关,移动互联网之后,文字进化的速度非常快。今天你看到一个三年前的网络用语是非常尴尬,因为我们的网络用词的进化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样就导致了大家千篇一律地使用网络流行的用词。当网络一个新的说法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把它写在到标题里面,最近比如《人民的名义》这个东西部知道被多少行业的人用多少遍,这是在智力上的偷懒,这种偷懒导致了能够创造流行的头部微信公众号非常稀缺,大家为什么觉得咪蒙、Papi酱创造流行,就是因为他们不跟随流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虽然这个流行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去流行的速度非常快。

如何才能击败他们呢,我认为要回到传统里面去找答案,不用太久远的历史,你就看20年前杂志的黄金时代,今天有咪蒙、有逻辑思维,那时候有读者、知音、故事会,模式是一样的。你要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越是老的东西越经典,越有力量,像红楼梦的表达方式、鲁迅的表达方式,甚至更早。

我写东西,最多的灵感都来自红楼梦和毛选,真的红楼梦要读五遍,是毛选一读就灵。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红楼梦和毛选。

在文艺这个东西上,我们是因为网络,部分原因是因为政治审查,在西方因为政治正确,过去在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词汇,都被列为不正确,然后不能去说。川普一出现,在推特上就横扫,他全部用的是非常粗鲁的语言,因为美国原来就是一个非常世俗,非常粗鲁的国家,美国出现了华尔街、好莱坞、硅谷之后,有了美国的新闻界,它才变成了一个比较文明的国家,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因为大量的移民人才,没有一个人移民到了美国,他可能去华尔街、好莱坞,他不会去美国广大的西部和中部,那个地方都是玉米地,跟我们想象中的美国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去了美国,如果你深入到美国的内部,你会发现美国原来这么落后,我们所看到的华尔街、好莱坞、硅谷所代表的政治政权是为了吸纳更多的移民到它那工作,所以必须用政治正确来标榜,让他们能共存,但这其实损失的是美国原生的、充满雄性和阳刚之气的表达能力。美国的文学,到今天为止最好看的还是那个有西部的美国,马克吐温,杰克伦敦,他们那时候写的东西。

团队协作才是有商业价值的

今天是腾讯邀请我来讲的,我是很感激微信的。之前有一个小记者来采访我的时候,我说在苹果封杀微信的赞赏之前我以为我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因为写一篇文章会有一千多到几千元不等的打赏,这让我在书店里或者购物商轻松实现财务自由,不用考虑价格了,当时我觉得我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被苹果封杀之后,60-70%的赞赏消失了,我又觉得自己特别苦逼,我其实很感谢微信。今天在座各位能够树立自己的媒体品牌,而不需要去一家科技博客,去一家地方媒体或者去一家传统媒体工作,受到了写作之外的更多奴役,这要感谢微信,感谢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为整个互联网定义参数,在微信上你能加多少好友,你的资金路径是什么样的,什么东西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不能用,什么广告能加,什么广告不能加,包括原创的标签怎么做,什么东西能做原创,什么东西不能做原创,300字以下的都不算原创,这是在微信的标准来看。之前我们有一个漫画,那个漫画是纯图,图上面是有文案的,是一个对话形式,但在微信的标准下这不算原创,因为你只有一张图,可能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微信确实为整个移动互联网、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多规范化的东西,让大家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我认为所有的公平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

我为什么问大家的背景呢?说实话做内容或者做媒体行业的,大家的出身一定不是权贵家庭,权贵家庭的孩子没有人去做内容,不要说权贵家庭,如果出身非常好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上层的家庭也不会去做写作,写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而有微信公众号平台,有10万+这个硬性的标准,使得很多人可以从中脱颖而出,写了几篇10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标准,就能看到你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作者,一篇文章有多少赞,有多少打赏,全部是量化的东西,能够见证每个人的创作程度。这是微信最可贵的地方,微信的封闭生态在这个阶段是必然的结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做互联网的技术出身,在座有多少?只有一个人,可能在十年前,中国的科技博客、技术博客是非常兴旺的,大家都在这上面写东西,有非常多有人的个人站长写的流量非常大,今天他们全都跑到微信公众号上来,我们必然向微信投降,因为它是一个公平的环境,非常有规范和有规则的环境。

微信写作是一种八股文,它的参数是定义好的,它的竞争是非常公平的时候,微信写作必然变成一个八股文,它的叙事怎么讲,结尾怎么引导,这东西都有一定的常规,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说这个问题是为了印证后面,大家的写作一定要变成一个集体写作,变成一个编辑部,变成一个众人的能量,这样才能够维持长期的写作,不然的话当你从个人写作转化成想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做成商业模式以后,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在微信上写作10万+纯粹是一种天才行为,在微信公众号上做自媒体,所有人的号都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就是你一旦不写,这个号就没有价值,对投资人来说就没有投资价值。

我想问一下在座有多少人拿到了投资,只有1/3吗?有多少人实现了自给自足?也不多。既然在微信上写作10万是一种八股文,它就是可以规模化的,可以形成一个团队作战的体制,它不断沿袭下去,这样的话你的微信公众号才是有商业价值的。

再回到最开始讲的自我意识,我是每个微信公众号要有自己的受众,你能勾起每个受众的自我意识的时候,你就是一种好的写作行为,大部分时间你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自己的10万+文章都是什么样的类型,都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你要慢慢形成套路,所有人都能看到咪蒙的文章是有套路的,谁看出来咪蒙的文章是有套路的?咪蒙的文章影响力这么大,上百万是非常随便的事情,但它的套路如果你们能看出来,这说明我们想写一个几万的文章或者10万+的文章完全可以按照套路化的方式来做写作,我觉得这个东西跟微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跟新闻,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引擎有非常大的关系。

前段时间大家讲震惊这个事情,就是标题党,UC的以震惊开头,震惊这个东西加上所有东西都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任何一篇文章前面加一个震惊,可能转化率都会提高5个百分点,虽然这种方式毋庸置疑是非常好的套路,但是比较低级的套路,对大平台来说是有效的,但我们的用户,如果你是十万的粉丝或者是百万的粉丝,不同的粉丝量,你会发现他们的喜好,有哪些东西可以提高他们的转化率,这个东西在微信公众号的早期大家不要尝试,我觉得十万粉丝可能是一个分界线,十万粉丝之前,最好让自己,包括自己的合伙人,包括自己的下属完全依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个时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在这个阶段要验证他的创造性,验证整个团队的创造力,还有验证他自己的受众到底是哪个群体,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干涉他,过了十万粉丝之后,而且出现了经常性的十万+以后,你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套路化。

我之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里面就提到了写出好诗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靠天才的创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写出来一篇好的诗、好的歌词。另外一种方法是用暴力的方法进行穷举,获得全部诗歌的总和,然后去看你把这些东西一片一片地推到用户面前,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觉得哇,这个事情太好了。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最后到AI时代,当所有人都在微信公众平台写作的时候,尽自己所有能力去床,放在微信这个平台上或者今日头条或者天天快报这样的平台上去验证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好的东西,大家是否愿意看,所有人都用暴力进行穷举的时候,这个时候算法的价值就体现出来的,就是你怎么穷举得比别人快,全部数学的本质就在于查数,只是用一些方法查数查的比较快,比如乘法的时候它查数就比加法和减法快,所以有更高的函数方法,有更高的几何算法的时候,它的算法就会更快。

总结的话,其实就是寻找算法,知道什么样的词汇,什么样的用法,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能够在你这个群体里提高转化率,提高用户的情绪,能够让很多用户意识到自己是谁,然后激发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就是消费行为。这些东西是非常形而上的,非常理论化的东西,所以我真的是希望与大家交流一下,因为我自己面临的用户是非常小的,我自己在创业之前主要在的都是科技媒体,我自己的阅读来源和阅读爱好跟文艺非常相关,但其实主要就在这几个领域,很大一部分领域我是不太熟悉的,所以这种方法论的东西我可以讲给大家,但是更多有意义的东西,我希望有同学们站出来一起来聊一聊这个东西。第一部分讲完了,大的框架来讲就是好的内容是怎么产生的,大家应该去思考怎么生产出好的内容。

追热点得讲“姿势”,账号要有“人设”

我刚才讲了好的内容要把人的自我意识勾起来之后,要把他引导向消费,这才是一个好的自媒体或者一个好的内容提供者的模式。到下一步来说就是如何选择你要让用户产生小而美的一些领域。

我们先讲电商的东西,在座有谁有电商管理经验,做过电商,哪怕很小的电商,个人电商也算,蛮多的。中国过去十年淘宝贡献了非常多的电商管理者。所有电商都在做管理他的SKU,SKU就是他单个的商品,京东有多少SKU,淘宝、天猫有多少SKU,一个电商的SKU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这个电商的价值。

我们做内容也是一样,很多人觉得我写的东西,有非常好的创作者写着写着就写疲了,就是互联网的东西你没有太多的兴趣去写了,套路化的事情对一家媒体是一个好事,但是对一个媒体人是非常糟糕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用套路创作的时候会特别讨厌自己,会觉得自己怎只能在干这种事情。所以我最近在调整的是要寻找新的领域,寻找新的SKU,寻找新的写作方式,我希望对自己的写作方式有一些新的提升,老道消息的文章越写越重,我们平均字数从一篇两千到三千,到现在已经五千了,我们现在写一篇文章,实习生记者都不想写两千字的文章,他都想写五千字的文章了,他不会想写简单的东西,这就非常麻烦,这跟SKU的东西也是非常相关的。

内容SKU决定了媒体价值,怎么说呢?我刚才问有没有人接过广告,互联网金融要流量,它的一个流量单位价值和一个美妆电商、美妆的微信公众帐号一个用户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你的SKU的矩阵,你这个内容电商能够写什么样的内容,就决定了你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对你的评估。一个长期的写作领域至少需要50个SKU,就是你描述的对象、写作的对象,拿互联网领域为例,百度、阿里巴巴、小米、京东、360每家公司都算是一个SKU,雷军、马化腾、马云也是一个SKU,就是我写这些人一定会有流向,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如果我在互联网领域举出来50个公司、50个事件或者50个问题,这些数量如果超过50,这些SKU必须是自带流量的,电商的SKU是要自带价值的,这些东西用户要买,不能说你到我的商店,就像在广场上捡泥巴,你说泥巴是SKU,这不是SKU,商品是有价值的,电商的SKU要自带流量,就是你只要写这个东西,它一定会有原生的流量。

一个长期的写作领域至少需要50个SKU,你每个星期写一篇,50篇写完之后,一年过去了,一年之后,所以SKU再重新更新一遍,比如你写马云,每年马云有非常多新的细节,你可以再写一遍,就跟苹果一样,今年卖苹果6,明年卖苹果7,你只要超过50个SKU就可以维持你的写作,大家回去看自己写作的领域有没有50个SKU,如果有50个SKU就可以维持你长期写下去,如果你没有50个SKU就要重新考虑,你要拓展自己的赛道,就是你要增加新的别的领域,要不然你的写作是很难写的,写了一年之后发现自己没有东西可写了,或者你再写,读者觉得非常反感,有点老声常谈,在炒剩饭。

在京东页面的右侧有一个品类的栏目,这个栏目一级菜单是刘强东亲自管的,所以说某种意义上刘强东就是京东的主编,3C的品类放在哪个位置,家装的东西、母婴的东西方在哪个位置,就像大家写作的东西,你要知道你的杀手锏是什么,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对老道消息来说你写互联网大公司,或者像写某些领域的创作者,那是我的看家本领,就像对3C电商来说低价的苹果就是最王牌的SKU,你卖的苹果比别人都便宜100块钱,流量哗哗往里面进,但是你不能天天去卖低价的苹果,每次推销你都主打低价的苹果,你就会赔本的,这就是我说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淘宝经验,刚才有位同学在问问题的时候也在说早期的时候你怎么导入第一批流量,是不是有大V转发,有没有推手,有没有购买一些流量,初期的时候绝对靠爆款,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建议在初期进行推广的原因,如果你有推广,你不知道你这个爆款是由于你买的流量造成的,还是因为你本身的价值造成的,你要确认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所以在初期的时候,你就要集中精力去寻找爆款,如果没有寻找爆款就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换方向,不断地换赛道,不断地换写作手法,不断地换写作题材,找到爆款是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初期靠客服,淘宝来说你要留住客户,客户进到你这个平台里面,你的小二要跟他聊,你要知道客户有什么需求,你能让他在你的店里面待下去,这个东西跟我们读者的关系是在中期的时候,你已经有了初始流量的时候,你要真的非常懂自己的用户,你知道在给谁写作,你不能说你不知道给谁写作,你有过两三篇,或者三四篇10万+的经验之后,你知道你的用户爱看什么,他们为什么来你的公众号,这是中期需要靠客服的一个主要原因。

后期靠供应链,如果你的内容能够长期写作,我到你店里面,你店里面有一个低价促销的产品,价格非常好,质量非常好,我把它买下来之后,回头客再你的店发现没有东西了,我们怎么继续新的消费行为呢?这要靠后期供应链,,所以决定了下面三个,第一部分是内容SKU的非标性决定了,内容创业是一种主编主导,而不是作者主导的创业。初期靠爆款,主要是靠单一写作者,就是主编,在座的各位要寻找到初期的爆款。第二部分是SKU战略决定用户画像,用户画像这个东西一旦完成的时候,你再想改,比如咪蒙今天不再想打知音的女性用户、学生群体,我突然想走高端人群,40岁以上的智力和财政上都属于赢余状态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你的画像完成之后很难去逆转,除非你做一个新的帐号,所以中期一定要懂你的用户,比如中国电影市场今天就是得小镇青年者的天下,你要懂这个道理,谁得了小镇青年谁就得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每个领域都会有一个典型的用户画面,你抓住这个典型的用户画像就抓住了一个长期的流量来源。

用户画像一旦完成之后,希望时间能成为各位的朋友,也就是时间成为内容创作唯一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早期爆款上可以追求爆发性的增长,一旦进入后期,所有人要追求的是线性增长,不要想搞一个大标题,马上从10万+变成百万+,那些东西都是不可预测的,当你主观去追求再提升一个数量级,你就会动作变形,不可避免地会炒剩饭,可能会被标题党,写作的时候出现各种不谨慎,得罪自己的用户,你的用户画像完成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追求的是线性增长,内容行业在早期是有爆发的,原来你的线是平的,接近于0,突然爆发了,爆发之后要么衰减,你想增长的话只有一种趋势,就是线性增长,如果你发现你的阅读数量不是线性增长,就说明你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正确的轨道就是线性增长。

流量来源,热点的半径,所有自媒体的早期流量,包括今天的流量来源,咪蒙只要一篇文章,她自己也说了,如果标题改成了不追热点,它的流量就没有了,追热点是所有自媒体的来源,大家要记住你的所有用户不是你的用户,而是微信的用户,虽然微信已经比今日头条好了很多,就是你的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拿到他非常多的数据,你跟他交互也会好很多,但是你明白,早期你的APP创业的时候,你的用户是你的用户,到今天微信上做小程序,做微信公众号,你的用户不是你的,而是微信的用户,所以所有人都要追逐热点,不追逐热点是不可能的。追热点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为什么要点击一篇文章,如果这个东西不是热点,没有人在看,朋友圈没有人在转,周围人没有人来讨论为什么没有人看,这就是追热点的重要性。

追热点的不同阶段,追热点的姿势不一样,在互联网领域,一个信息出现得最早的时候是哪些号在报,之前腾讯科技的主编出来做的就是我的信息最早,BAT出的财报里面有哪些信息有价值,然后把它挖掘出来,这是热点最早期的时候就开始做。到热点中期的时候,你就需要有观点性的东西,你要知道读者的情绪,大家对一个拆迁的报道,对一个地沟油的报道,所有人第一的直觉是什么,这个阶段你要迎合这个直觉,传播速度最快的时候你要考虑要反转,所有人都要反转,今天出现了任何一个热点,到中期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反转,这个时候你要追求反转,如果没有反转,你就不要写,如果到了传播速度最快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你再去追热点,再去追那些情绪,在读者看来就是很LOW的行为。这三个阶段,你能够在时间上反应过来的时间,就要按照这三种规律来进行,如果来不及了或者你发现没有什么写的就不要写,现在微信公众号上不更新没有什么问题,最怕的是乱更新。你的所有用户都是微信的用户,他不会走,永远在微信上,你更新一篇错误的文章是在赶走用户,你不更新,你的用户还留在那里。

流量来源的第二点是读者情绪。人们为什么要转发一篇文章,除了整个社会的群体情绪之外,还要考虑一点,今天中国的社会是非常分层的,不同人对不同事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你的用户都是吃喝玩乐用户,都是小镇青年的时候,跟你的用户都是那种年龄都是30岁以上,像到老道消息的用户平均年龄有点像公职用户,平均用户年龄是25岁到27岁之间,就是因为我们头部的流量抓的比较好,我们现在写一篇文章基本上写谁,这篇文章就直接转到谁那,写马云、马来法这篇文章,基本上他们两个人都看了,阿里巴巴最后要求要删掉是要求马老爷子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之前没有人公开地讲他跟陈云之间的关系,他觉得马云的事情就是马云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我就是一个曲艺爱好者,他就是在浙江拯救各种各样濒危的曲艺,而不希望和马云产生什么东西,所以阿里巴巴的人要求删掉的原因,我们写的文章,就是因为用户群体,所以导致我们很多时候的看法要迎合他们的。互联网创业者,或者一些文艺领域的创作者,或者说金融行业的一些从业者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肯定和吃喝玩乐号的人对这个事情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你要迎合上去。

制造情绪是最牛逼的,咪蒙就是可以制造情绪的人,因为她太了解这个用户了,用户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情绪的时候,咪蒙已经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这就是微信公众号一千万粉丝的号和一百万粉丝的号的区别,一百万粉丝的号要追热点,一千万粉丝的号可以制造热点。

最后一个问题蛮重要的,大家要完成自己的人设,这非常重要,你给用户画像,用户也在给你画像,所有任何行业一个受众已经记不起一个新的媒体名称了,但是他能记住一个新的网红的名称。人生下来就会找妈妈,人跟人之间的直觉是生物本性的东西,到今天为止为什么打赏一个公众号,或者为什么会置顶公众号或者下去点赞留言,他一定不是觉得你的文章好,如果他只是觉得你的文章好,就停留在转发这一层,他一定是因为对写文章的这个人产生了兴趣,他才会打赏你,打赏是对人的行为,对创作者个人的行为,大家一定要清楚这点,大家自己想想自己打赏的时候是什么心态,一定是你非常认可写文章的这个人,甚至有的时候这篇文章写得没有那么好,因为你长期以来对他的认知,他的形象在你心中非常固化,你觉得我还是要打赏,这就是一个粉丝经济。

完美的公众号为什么会被取消关注的原因就在这里,完美的公众号没有错误,但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人都有情感、情绪化的一面,如果你的号特别理性、客观、中立,人们马上不会相信你,人们最先取消关注的就是这种号,特别招人讨厌,就像你找了一个男朋友或者找了一个女朋友,他每天讲的话就像新闻联播里面抄下来的,谁受得了他。所以就是你在长期写作过程中要实现人物的设定和场景的垄断,人物设定是第一步,场景垄断是第二步,人物设定就是说写作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老编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长时间看老道消息的人,肯定觉得老编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段子的人,人物认定成功之后,就会有非常多的粉丝追着你,再经过很漫长的间,比如是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你就会完成场景垄断,当他遇到类似的事情,遇到类似的热点,或者遇到类似的情况,他首先会想到老编辑会怎么看,这个时候你就开始垄断场景了,人物设定只是在这个场景下你只是其中一个,当你一旦垄断场景,你就赢了。我经常说过去的三大神刊,知音、故事会、读者就会垄断场景,今天的罗辑思维就是读者,咪蒙就是知音,故事会这个平台还没有人占领,所以我们挺想占领的,场景一旦垄断以后,你这个媒体的商业价值就得到固化。

今天品类战争已经终结,所谓的微信红利指的就是品类战争,这个品类一开始我先做了,我们是有红利的,但是今天为止品类战争,所有能占的品类几乎所有人都来做了,这个时候发现新品类难度提高得非常高,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去尝试,特别是新陌生的品类,除非你非常有把握,这个品类我写得更好,我有独特的角度或者独特的资源,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人物设定。

内容创业的好处就在于它没法垄断,咪蒙只要不写,或者她作为主编的能力下降的速度非常快,马上就会有人代替他,他跟BAT这种互联网思维不一样,今天你想做一个电商去把阿里巴巴取代,除非阿里巴巴自毁前程,不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内容品类里面是可能的,后进者永远有机会,为什么大家今天都在做内容创业,不去做互联网创业了?因为互联网创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后进者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但唯独内容行业不是的,内容行业最集中的,就像知乎,知音、读者,就实现了每年两个亿的营收,你自己想想任何一个行业两亿营收算多少,每年一个行业里面的广告投放是多少,两亿算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咪蒙一篇广告68万,但是你算到整个内容行业,算到整个行业里面算什么,真正在广告这个领域里面能够实现垄断,像央视这样,它是国家大牌,它有行政上的垄断,渠道信息上的垄断,它有各方面的垄断。

所以今天为止,中国很多人说创业没有机会了,大局已定,唯独内容行业没有定,但内容行业占整个中国的经济中的份额是比较小的,只有这个领域还是我们这些没什么背景,不是权贵出身家庭的人还有一些机会。

学会与天才相处,主编的价值是提供使命感

最后一部分是讲编辑部的建设,如何与天才相处。现在天才很难招到,编辑部里面或者是一个微信公众号里面都是很平庸的人,这是对的,大家现在去招聘的人,你要假定他的写作经验就来自于就是高考作文的800字,他不可能写的比他高考作文更好,这个时候你要想怎么去做好编辑部,怎么培养好人。

一流人才的自尊心,大家招人的时候,虽然我说他们写文章的能力可能就是高考作文的800字,但是你还是要招一流人才,很明显,一流人才不一定要从文章的角度去看,因为中国的写作或者中国的文脉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所以说你不可能再从文章这个地方对他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你对他的个人素质、对他的理解方式、理解能力或者对他的知识结构、他的出身、他的背景,还是对他的要求比较高的。招聘的时候宁可不招人,也不要招一个不对的人,这是我的经验,你招一个错误的人,花在他身上培养他的时间实在太多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作为一个编辑部的管理者,过去五年时间,我带过的实习生和下属应该有三四十个,这三四十个人当中,可能有五个左右非常有兴趣带,但这五个人当中只有两个人是特别不错的,其他三个人的时间都浪掉了,但是你要想浪费掉的时间是不是有可能避免掉,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掉的。一旦你确定了你认为他是一个一流人才,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抓到。

我有一种感觉,当你招聘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完他的简历之后,第一眼就知道要不要他,第一感觉很准,你后来可能会想这是为了招一个人,可能你想了非常多的方法说这个人也没有那么差,他也可以,想了非常多的理由,一旦你进入这样一个状况,千万不要找这个人,一定不合适。就是我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是一流人才。我的定义是学校不一定非常好,但是也不能特别差,学校是一个正常学校,也不是说非要211、985以上的,普通的一本院校或者他在自己专业类的学校,比如省重点财经类的学校都可以,只要看他本身的学习能力就行了,其他的方面,主要看他是否聪明,因为媒体行业是一个需要他反应非常快,而不是需要他思考非常深度,年轻、反应快、学习能力强,而且他愿意在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有非常强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前面讲了如何确认他是不是你需要的一流人才,如果确认他是一流人才之后,你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学会怎么跟他相处。

乔布斯说一流人才不需要照顾他的自尊心,这句话绝对是错的。乔布斯说这句话的前提条件是有的,是指这些人不会把那些人平常人认为是不尊重我的一些行为当作是不尊重我的行为,它会有更深一层的。对于一个内容创作人,他觉得尊重或者不尊重跟别的行业可能是有一些差异的,跟海底捞的员工是有差异的,跟一个顺丰的快递员或者京东的快递员是有差异的,首先我要讲的概念是一流人才之间首先要互相远离,做一个内容创作者,你编辑部里面的人如果天天钩肩搭背的,天天下班都要一起去吃烧烤、卤串,这个编辑部就完蛋了。这说明这些人之间绝对不是好的创作者,为什么呢?好的创作者有一个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半径,每个人如果非常专注地在做一件事情,旁边有人打扰你,你是非常容易情绪化的。比如你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你打扰他,或者你小的时候你玩手机、玩电脑的时候,你父母打扰你,后果是什么。好的创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能够去专注思考问题的人,这种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距离消灭掉了,比如你非常看好个小伙子,你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培养他身上,你又特别希望追求跟他有一种非常和谐或者非常亲密的关系,我把你带出来,我花了这么长时间,你是不是应该跟我表现得亲密一点,这个时候对于好的创业者一定不是这样,他一定觉得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半径,所以一个好的编辑部里面,一流人才之间是一定距离的。

对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来说,大家觉得最被冒犯的是什么?很简单,别人觉得你写的东西是垃圾,这是对你最大的冒犯,而对一个新生的创作者,就是刚刚入门的创作者来说,他的自尊心受到最大的影响不是你说他写的东西是垃圾,这无所谓,但你要肯定的是他做的事情的动机,比如他写了一个新的文章,之前你没有写过这个方向,他去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探索的时候,不要用这种非常粗暴的方式去打扰他,就是任何创作者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的,也就是他的自我意识被打断,被否定,他认为他这个人创作内容的价值,或者他自己思考的价值,这个东西如果你认为没有价值的话,你一开始不该招来,你一旦招来,你就认为他的知识结构也好,他的观点,他的学习能力都在你的欣赏范围之内,如果你在这个欣赏范围之内,在你跟他相处的过程中,我不建议那种特别急风暴雨式,特别暴君式的主编,这种主编在新闻社,像新华社,当年的新浪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你处理的是资讯,资讯和今天微信公众号上写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今天微信公众号写的东西真的是情绪,是观点,是故事,一定不是资讯,所以你要管理这些人的时候,你对待他们的态度主要是要有耐心是美德,选材一旦定下来之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你把他招进来之后,你要给他足够的耐心。

为什么对人要有耐心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销售行业干过?好像真的没有人在销售行业干过,销售行业很简单,就是业绩,你一个月出了多少单,一年出了多少单,出不了多少单你就走人,但是在内容行业不行,大家每个人心中的知识是不可交易的,这是大家的价值所在。比如今天大家的知识分享有人认为他不是知识分享,但也是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我认为它是一种社交性的东西,它还是社交市场的东西,因为我的知识,我知道的所有东西全部灌输给你,你也不会感兴趣,为什么?因为他成体系的东西,他接受信息的那部分东西,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物理学的博士跟一个生物学的博士,他们对信息价值的判断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搞物理的人有一个非常自傲的说法,叫全部科学分两种,一种是物理,一种是集邮,集邮的意思是说像学生物的人就是采集标本,把标本分分类,觉得他们像集邮一样,是捡石头的,采样本的,只有物理才是进行纯粹的、理性的数据分析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知识,你觉得价值很大,但另外一个人觉得价值不大,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媒体人才的流通价值低于价值。

可能在一家媒体干的非常好的一个人,换了一家媒体之后,他真的写不出好东西,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对待他们有耐心的原因。就是你从零开始培养一个人,你要实现的就是他在你这儿的价值,远远大于他的交易价值,如果你把他的交易价值、流通价值做到高于你的价值,这个人就走了,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这个人能在别的媒体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一定不会在你的媒体,所以你要稳住人才,就是要做到他在你这个媒体本身的价值高于他的流通价值,就是他只有在你这个编辑部才能写这样的东西,只有在你的编辑部才能做目前这样的作品。

媒体的本质是一个皮肉生意,这点我强调过非常多遍,为什么说媒体的本质是一个皮肉生意,当一个人在媒体行业第一年是实习生,入门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这四年你是能从他身上赚到钱的,四年之后,他熟悉了一个行业之后,他就进入这个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他们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要么去做产品经理,要么做投资,要么做公关,他在这几个行业拿的工资一定比你高,你如果雇佣的人都是成熟的人,都是在媒体行业已经写得非常出名的人,比如说现在一个媒体招聘我这样的人给他写东西,我开的价肯定很高,你从我身上是挣不到钱的,我本身的价格不是由媒体行业定价的,这个行业是由投资行业、公关行业、大公司去定价的,导致你如果不能维持人才的流通价值不能低于在你那的价值,你就不要用他,他很快就会走的,所以媒体的本质是皮肉生意。一个新的媒体人头四年,你这个编辑部门能从他身上得到价值,因为他的工资可能第一年实习生的时候只有两三千块钱,他毕业第一年可能就是六千块钱或者八千块钱工资,第二年也就是一万左右,第三年也就是一万出头,但是再往后,当一个基金给他开出30万年薪,给他开出了一个公关总监,或者公关总监助理这样的职位的时候,他的成本是30万、50万的时候,你从他身上完全挣不到钱,哪怕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作者。这是由于媒体行业或者是内容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我们单个人才的价值没有他们那么高。耐心是美德,因为你只能在一个人的头四年挣到钱,他如果用得非常成熟,用得非常顺手,你不用花什么代价,他又写得很好,他没必要在你这里。大家明白吗?

KPI是更大的美德,如果没有KPI,虽然我们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从事创作的工作,一旦出现了爆款,用户画像完成以后,你要寻找套路,像咪蒙一样寻找套路,这个团队按照既定的套路做事,这个时候就是KPI主导的,你一个月能出多少稿,每天稿子的流量是多少,这是要严格管理的。包括我现在都在往这个方向转的痛苦过程中,非常痛苦,如果这个方向不转过来,你这个媒体是没有商业价值的,纯靠你一个人自己写,你是一个人才,但是你的公司没有价值,把你人挖走了,把你的人带走以后,你这个公司完全没有价值。

KPI不是压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做媒体行业,在座的可能平均年龄是30岁,再过几年,有了某个垂直行业的经验之后开始做一个自媒体,你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你用了三年时间带了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跑出来的时候,只能用这个方式去管理,如果你不进入这种管理方式,想着再带一伙人从零开始带,你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三年之后再回头去统计这些所谓的头部自媒体号有多少三年之后还在投,我不知道。如果这个自媒体号三年之后还在头部,一定是靠KPI。

新人成长起来之后,新人去带更新的人,一直采用这种,首先有耐心,后面是KPI。

KPI的尺子还在主编手里,主编决定一切,所有一家媒体的兴衰完全取决于这个主编,就是在座的各位。主编一肩承担,好稿子大过天,这是什么意思?在新闻类的或者是财经科技类的媒体存在一个典型状况,这个选题的发起,这个文章的发起,这个文章创作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你要去看全程的参与,写得好了,功劳要归功于写作者,如果写得不好,没有写成,要归罪于你,因为你给他发了一个不合适的选题,你要对选题的成败承担责任。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主编的创业,而不是作者的创业。

我举南方周末和财新的例子,都是中国最敢说话的媒体,一家已经面目全非了,一家仍然在最前沿。都是坚持新闻理想,有没有一个能够承担后果的主编就非常重要。南周的体制是自下而上,财新的体制是自上而下。我和南周和财新的两个前编委会成员聊,一个说跟政治、审查的东西我们都不需要关心,基本是舒立一个人去打交道。一个回忆了自己在新年献词事件中的表现,说我们这些记者面对“他们”都是业余的,但是“他们”是专业的,我们连怎么提条件都不知道。

这很触动我。主编对于一家媒体真的像父母一样,要替写作者抗住外来的压力。一个家庭如果外来的压力父母扛不住,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基本上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性格会有缺陷。

很多人说,主编要被AI取代了,我根本不当回事儿。这种事情,AI能取代人吗?我们替腾讯写过一篇广告文案,将来报道除了偏差,AI要负责任的。AI能负责任吗?

人不可能用同一个机器来取代,因为内容的本质是自我意识。我们其实跟今日头条在竞赛,我们每个人做一个自己有人格特质的微信公众号,我们要创造他还没有看过的东西,但今日头条他们是不断地把他们喜欢看的东西推给他们,我们创造出来这些他们没有看的东西之后,今日头条的推送机器也许会更好,这两者并不是完全一方代替一方,我们的使命是创造好东西,但是不管是微信也好,还是今日头发这些分发机器,是要把这些东西分发给别人。

一家媒体的价值,你的公众号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就体现在这种人和系统,和AI的对抗中。

人为什么愿意留在一家媒体,今天为什么愿意为你的公众号写作,为了你和AI和系统对抗。到最后,其实要讲得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主编最重要的使命是要对一个内容品牌的价值观服务。这才是一个公众号、一个媒体的核心价值。虽然我是会写一些阿里的负面,但是我还是蛮赞同阿里这家公司的,阿里跟百度最大的区别是,阿里是有使命感的。

如果你解决使命感的问题,他甚至可以在十年里面确保哪怕你五年之后不再做微信公众号,这个内容创作的团队仍然有价值。

—— 自媒社精选 ——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