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龙白滔博士:DC/EP央行数字货币实践的学术讨论_不伤害商业银行_CBDC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_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法宝

本文主要从金融稳定性角度对央行CBDC方案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学术讨论目的,仅反应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的态度或工作情况。

2019年8月10日,央行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实践DC/EP(本文中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会交互使用DC/EP和CBDC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情况,概括如下:

  1. 央行CBDC采用双层运营架构,即央行先把CBDC兑换给商业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2. 现阶段CBDC定位于物理现金的电子取代物,属于M0,被视为央行的负债;
  3. 主要支持零售支付场景;
  4. CBDC不计息;
  5. 央行认为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形成竞争;
  6. 央行认为该方案不对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影响;
  7. 不预设CBDC开发的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从金融稳定性角度对央行CBDC方案进行讨论。笔者近期发表了两篇有关央行CBDC的论文,分别是《一个实用的中国CBDC和Libra方案设计》和《龙白滔博士CBDC问与答》。本文大部分内容基于这两篇文章针对DC/EP方案的摘录并新增了部分内容。

《CBDC问与答》一文中定义了三种典型的CBDC设计模式,模式二中,“只有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可以在央行开设CBDC账户,家庭和企业部门不能直接访问CBDC。此外,没有机构为家庭和企业部门提供完全由央行货币支撑的资产(即100%储备金的派生货币)”。

对照DC/EP的特征可知,DC/EP属于模式二的CBDC设计。

《CBDC问与答》中已经说明,“商业银行喜欢模式二的CBDC,因其实质上保留了现有货币体系的制度和利益格局,不伤害商业银行的现有商业模式(通过放贷创造存款货币),并且利用区块链技术加持,银行体系(含央行和商业银行)可以在基础设施方面降本增效,且通过区块链的可追踪、可追溯、不可篡改、可编程等特性,银行体系可以极大增强对货币体系的管控能力,如KYC、反洗钱、反恐融资、定向货币政策(如定向降准、定向货币投放等)”。

穆司长表示,“总结下来,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适合我们的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现有的物理现金“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现在的电子支付工具,不能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DC/EP的设计,” 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从金融稳定性角度,CBDC设计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避免或减轻CBDC的引入和实现对已有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1. 不为既有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引入不确定性;
  2. 考虑到CBDC可能服务完全不同的核心目标,尽可能为CBDC引入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3. 不改变或者显著削弱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为社会提供信贷和流动性);
  4. 避免CBDC引入后可能带来的商业银行挤兑(如储户大规模从银行存款切换到CBDC)

当前DC/EP的设计并没有把其定位为新的货币工具并引入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其他三项原则。

CBDC比银行存款更安全,这是发生银行存款到CBDC挤兑的根本原因

CBDC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金融稳定性风险来自银行存款到CBDC的转换引起的银行“挤兑“。

CBDC定位为M0,是央行的一种负债,银行存款定位为M1/M2,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负债。央行的负债是无风险的,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是有风险的。CBDC和银行存款都是电子形式的货币,过去普通储户除持有物理现金之外,只能持有银行存款;CBDC引入后,普通储户第一次有机会可以持有CBDC。考虑到CBDC的无风险特性,储户有很强的动力把银行存款切换为CBDC。

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传统银行挤兑

传统银行挤兑的表现形式是商业银行存款大量转化为现金从银行提取出来,央行一直在管理这种风险。但传统挤兑有一些约束条件:(1)物理现金的印刷、分发和保管有一定的成本,即物理现金有较高的摩擦成本。即使挤兑发生,其规模和速度也是有限的;(2)银行一般都会给提取物理现金设置一些“障碍”,例如大额提取需要提前通知,这有助于央行有效预测物理现金需求。考虑到物理现金形式的流通货币总量很小(M2占比约为5%),这种“障碍”不会损害物理现金与其它形式流通货币的面值一致性。(3)传统银行挤兑一般是针对单个银行,而非整个银行体系,因此系统风险有限。

CBDC是电子形式的货币,它的“印刷”、分发和保管成本为零,即无摩擦成本。因此这个时候的挤兑发生是即时的,瞬间引爆,且规模可能大得多。此外,这时候的挤兑,一般不再是针对单个银行的行为,而是针对整个银行体系,储户希望把银行存款转化为CBDC,所以相比较传统场景,挤兑规模大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DC/EP实践中银行存款到CBDC挤兑的风险仍然存在

DC/EP实践中,由商业银行向央行发起CBDC的发行/回笼工作,同时扣减/增加等额的储备金。

因此,可以认为央行允许商业银行以储备金自由兑换CBDC。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银行愿意对存款支付CBDC就足以威胁金融稳定。这源于银行承诺通过实时全额清算系统(RTGS)以储备金结算银行间支付。当一家银行对存款支付CBDC时,所有非银行主体都可以通过将存款转移到该银行来利用这一点。当流失存款到该银行时,其它银行必须通过RTGS系统以储备金来结算银行间支付。当央行支持即时将储备金兑换为CBDC时,该银行可以使用其新获得的储备金来获得CBDC,以便支付给到它这里来的为此目的的储户。这将导致存款销毁,和触发全系统、几乎即时的银行挤兑。

传统货币发行制度中,央行和商业银行一直在管理存款到物理现金的挤兑。考虑到物理现金的摩擦成本,传统挤兑发生的速度和规模有限。一般情况下,传统形式的挤兑都是由银行偿债能力恶化引发的危机,因此传统挤兑的风险管理更多是对银行清偿能力的管理。近期央行的公开信息没有有关存款到CBDC兑换的说明。如果央行的DC/EP方案,商业银行继续担保银行存款到CBDC的兑换将是非常危险的。当凈流入CBDC和凈流出存款额较小且行动缓慢时,银行部门或许能够应付。然而,挑战在于压力时期能否履行义务。假设整个非银部门需求更多CBDC,以至整个银行部门耗光储备金兑换CBDC仍不能满足需求,银行需要向央行出售/抵押合资格资产以获得储备金来兑换CBDC。考虑到潜在的兑换规模,银行部门可能很快耗光合资格资产。央行可能必须扩大合资格抵押品目录,甚至完全免除大规模无担保贷款的抵押品要求。

因此,这一担保的公信力取决于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承诺。鉴于流动性要求的潜在规模,可能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

央行如果承诺在紧急情况下接受银行存款以换取CBDC,这将为从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敞开大门。可以想象,这种挤兑几乎可以瞬间运行,规模空前,因为这是从整个银行系统挤兑,而不是从一个银行挤兑到另一个。这反映出,银行部门可能需要向央行请求的流动性支持规模将比传统银行挤兑大一个数量级。

笔者查阅到央行范一飞副行长发表于2016年的文章《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中谈及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时指出,“由于数字货币使存款向现金的转化变得十分便捷,金融恐慌和金融风险一旦产生也会加速传染,加剧对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破坏性”。因此,笔者相信,央行已经识别这种风险,并且可能在DC/EP实践中对银行存款到CBDC的兑换“设置适当机制加以限制”。例如,限制银行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转换为CBDC的存款金额或限制CBDC账户中持有CBDC的数量。但有学者指出,即使在正常时间,这些限制也存在无法维持平价(即存款与CBDC面值一致)的风险。

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的后果是大幅减少银行可用于支持创造信贷的流动性资产,从而严重影响信贷的数量或价格

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考察银行的商业模式。根据监管的要求,银行所有的存款负债需要有对应的资产支持,存款的不同货币类型所对应的资产要求不一样。物理现金存款要求100%准备金(即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一元储备金只能兑换一元物理现金),考虑到物理现金的保管成本以及物理现金并不生息,商业银行持有现金实质上是亏钱,因此所有商业银行都倾向于持有最少量的现金,仅仅为满足用户的需要。一般存款要求部分准备金,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一元储备金可以派生出十元存款货币。当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备金不足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抵押自己的流动性资产给央行,向央行借入储备金。所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规模约束了它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考虑到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货币,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规模约束了其创造信贷的规模。与物理现金存款类似,CBDC要求100%准备金。因此从商业银行存款到CBDC切换,实际上逼迫银行将对等规模的存款,从部分准备金转到100%准备金,这将迅速消耗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因此会严重影响信贷的数量和价格。考虑到货币乘数,一般情况下,银行即使耗光流动性资产也无法支持用户的存款到CBDC的兑换,银行不得不折价回收贷款资产。银行可能迅速陷入无清偿能力的境地。

央行DC/EP实践中CBDC可以是银行存款的部分替代物

虽然CBDC定位为物理现金替代物,它与银行存款也有很多共同属性-支持批发支付、电子化和便携。因此,CBDC也可以部分替代银行存款。但央行明确表示CBDC是为支持零售支付场景,因此谨慎推断,DC/EP实践将设置适当机制来限制CBDC批发支付的能力,例如为CBDC账户设置持有上限来限制可交易的数量或价值。央行学者Gürtler和Nielsen等2017年论文指出,CBDC账户持有上限的设置将变得很艺术,如果上限设置足够高则不能有效限制批发支付功能且可能引发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如果上限设置过低将损害CBDC作为支付系统的有效性且可能引发平价风险。

央行使用利率工具(如DC/EP实践中为CBDC支付零利率)不足以抑制银行存款到CBDC的挤兑,在市场恐慌的情况下,利率工具有效性可能也非常有限

虽然央行反复申明,CBDC不与银行存款形成竞争,但前文已说明CBDC可部分替代银行存款。把存款利率视为风险溢价,银行存款和CBDC之间的差异为风险溢价、批发支付和匿名化支持方面的差异。因此,持有人在持有电子形式的货币时将平衡三项需求在银行存款和CBDC之间进行选择。传统地,货币持有人的无风险偏好会被物理现金的摩擦成本和不支持批发支付等原因所抑制,DC/EP实践中,这种偏好可以更好地被满足。虽然央行可能设置适当机制来限制CBDC批发支付的功能,但因CBDC电子化的特征,持有人可以通过多次小额支付来规避这种限制。CBDC匿名化支持明显优于银行存款。我们把货币金融收益之外的收益定义为“便利收益”,银行存款虽然比CBDC的利率收益高,但前者便利收益低于后者。在货币的供需关系中,货币持有人最终会平衡考虑货币的金融收益和便利收益而使得银行存款和CBDC的数量达到均衡。同理,CBDC的便利收益要大于物理现金。

在CBDC便利收益高于物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情况下,持有人会显著倾向于持有CBDC而非物理现金,央行仅依靠利率工具并不能有效抑制持有人把银行存款转为CBDC。

在经济下行或市场恐慌情况下,持有人将更关心资产安全性而非金融收益,更多银行存款将切换为CBDC。此时利率工具将变得更无效。

DC/EP实践将削弱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或带来不确定性

货币持有人对CBDC/银行存款的偏好将显著受到利率水平的影响。央行可以通过利率工具来调节流动性。利率水平越低,持有人倾向认为存款的风险溢价不足以抵消CBDC的便利收益,因此倾向于持有更多CBDC。极端情况下,接近零利率时储户可能将存款全部兑换为CBDC。2016年英格兰银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30%美国GDP发行CBDC可以超越传统基于70%GDP发行流通货币的宏观经济结果。更多储备金被转化为CBDC,将削弱银行创造派生货币的能力,减少流动性的供给。因此CBDC流动性的增加和派生存款流动性减少的总体效果将是不确定的,这将为央行的利率工具有效性带来不确定性。

如果CBDC供给因为各种原因超过实际需求,在零利率情况下,央行将无法回收CBDC流动性。传统物理现金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没有实质影响,因为(1)物理现金数量仅占M2供给量小5%,(2)物理现金的流转效率远低于银行存款,合理假设物理现金流转效率低于存款的十分之一。因此物理现金对社会总体流动性的贡献少于1%,央行只需控制好银行存款的流动性供给即可。

但CBDC就会非常不同,因为(1)CBDC不仅是物理现金的代替物,也是银行存款的代替物,合理假设CBDC将占M2供给量的20%,(2)CBDC的流转效率高于银行存款,合理假设前者流转效率是后者的两倍。因此CBDC对社会总体流动性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

在CBDC对全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与银行存款可比较的情况下,如果全社会流动性供给过量,央行将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回收CBDC流动性。央行传统地使用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调节流动性,但现在接近三分之一的流动性不受利率工具的影响,这将显著削弱现有利率工具的有效性。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胀。

DC/EP实践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储备金和CBDC总量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维持现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央行通过控制储备金总量来控制银行总体创造信贷的规模。当银行存款被转化为CBDC时,银行创造信贷的能力将被削弱。虽然央行可以控制(储备金+CBDC)总量不变,但前文分析过,银行倾向于保持CBDC零库存,因此市场均衡状态时CBDC的数量将由非银金融机构、家庭和企业部门联合决定,储备金的数量才因此能够被确定。这意味着,央行失去了直接控制储备金总量和银行总体信贷规模的能力

保持对储备金的控制使央行可以继续影响经济体中的无风险利率,后者是实际投资决策和 跨期分配决策的关键因素。因此DC/EP实践中的CBDC削弱了央行对无风险利率的控制

DC/EP实践将对银行信贷数量或价格产生影响

储备金兑换为CBDC,将直接削弱银行创造信贷的能力。此外,这种兑换也影响银行监管指标。例如,巴塞尔协定III要求对 “不稳定”银行融资(通过“凈稳定融资比率”)的份额进行限制,并要求最低的流动性资产持有量,以覆盖某些类型资金潜在流出(通过“流动覆盖比率”)。这些限制反过来会影响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存款到CBDC的切换不仅使银行面临相对稳定的零售存款的流失,还可能去除相对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商业银行可能不得不用批发融资来取代银行存款。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监管比率,从而影响信贷的数量或价格。墨西哥央行副行长最近表达了类似的关切。

DC/EP实践对社会总流动性供给的影响将是不确定的

进一步考虑商业银行基于储备金派生存款货币,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因为CBDC同时替代物理现金和银行存款,超过传统现金需求数量的储备金会被兑换为CBDC,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将被削弱。由物理现金和存款货币贡献的流动性将减少,但会增加一部分由CBDC贡献的流动性,考虑到前文结论,CBDC的流转效率高于物理现金和银行存款,因此物理现金和派生存款减少的流动性是否足以被相应增加的CBDC流动性所弥补,将是不确定的。

DC/EP实践有助于银行部门去杠杆,对金融稳定有利,但不应过高预期

前文已指出,物理现金和CBDC的发行相当于100%准备金制度。在100%准备金制度下,央行拥有实际的货币创造权力且没有杠杆。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且有杠杆。例如,10%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在央行的1亿储备金可以派生出10亿存款货币,即10倍杠杆。只要银行存款兑换为CBDC,对央行/商业银行作为整体的银行部门来说,货币杠杆倍数就在降低。前文也已经指出,CBDC会是银行存款的部分替代物,被转为CBDC的银行存款因此从部分准备金转为100%储备金,达到银行部门去杠杆的效果。

不过去杠杆的效应因为央行的妥协(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而限制CBDC对银行存款的替代程度)而打折扣,DC/EP去杠杆效应不应给予过高预期。

正确理解CBDC的目标

CBDC按定义是央行数字货币,它仅为央行的下列目标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业务能力和加强权力。在此目标下,任何可行的技术方案都是可选项,这是央行所谓的“技术中立性”。在国际清算银行CBDC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传统中心化技术、联盟连和公链技术都是可选项,但目前公链技术尚不足以支持央行CBDC需求。因此CBDC的提出和实施是为权力的强化和进一步集中,并不必然与去中心和民主化有关联。全民对CBDC的集体幻想和高潮显得幼稚和滑稽。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CBDC的目标:

从国内货币管理的角度来看,发展CBDC有如下好处:(1)央行可更好地管理货币的创造和供给,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有效,提升央行应对商业周期的能力;(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和清算体系的降本增效;(3)央行获得更强的货币体系管控能力,如KYC、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定向功能(如定向降准和定向货币投放)等。拜超主权货币Libra的出现,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被提升到较高优先级。

总结

央行DC/EP实践虽然名义上定位物理现金替代物,它也部分替代银行存款。

央行将限制CBDC批发支付的功能但效果有限。DC/EP实践中储备金与CBDC可兑换。央行如果不限制银行存款到CBDC兑换,将为金融稳定性带来巨大风险。虽然央行可使用利率工具抑制这种转换,但效果有限。DC/EP对现有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将显著削弱,或为央行利率工具的有效性带来不确定性;央行将失去直接控制储备金数量和银行总体信贷规模的能力;削弱央行控制无风险利率的能力。DC/EP实践可能影响银行信贷的数量和价格,对社会总流动性供给的影响将是不确定的。DC/EP实践有助于银行部门去杠杆,但成果有限。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CBDC的目标,其仅服务于央行需求而非满足大众愿望。笔者相信DC/EP仅为央行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CBDC试水之作,因此现在任何设计都不代表CBDC的最终形态。


央行数字货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法宝

CBDC的核心价值,可以归纳为四点。

嘉宾介绍:龙白滔,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硕士和博士,爱好研究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和货币金融理论。连续创业者。

自从Libra宣布推出以来,人们对加密货币的讨论,已经从单纯的关注炒币,开始转移到关注加密货币对国家主权货币的影响,与之伴随而来的,是国际形势的愈发严峻,是世界各国加密监管步伐的加速,还有主权国家间对世界货币话语权的争夺,因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有了今天的这场直播。

龙博士申明,访谈有关CBDC的内容仅反映个人观点,不反应任何官方的观点。中国央行完全可能根据不同的考量,赋予中国CBDC完全不同的使命和特征。

Libra推出后,CBDC加速走向历史舞台

CBDC的核心价值,可以归纳为四点:

第一,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央行更好管理货币创造和供给,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更好应对商业周期。

第二,基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构建支付和清算基础设施,可以减本增效

第三,赋予了央行更强货币体系管控能力,比如说KFC、反洗钱、反恐融资,以及一些定向政策(定向降准和定向货币投放)等。

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视CBDC,主要会出于上述三个目的,但现在,CBDC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要,这就是央行的第四个目的。

Libra本身其实是一个超主权货币,而人民币过去一直在做人民币国际化的尝试,比如争取增加特别提款权中的权重(目前人民币在SDR中的占比大概是10.92%)和提高储备货币地位,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形势是从贸易战可能升向金融战,而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目前还不算稳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Libra的横空出世,央行自然会加快步伐。

CBDC的七大特征

CBDC有明确的几个特征:

(1)CBDC定位是M0;

(2)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在央行开设CBDC账号,而目前在央行能开设账户的一般只是商业银行和少数非银金融机构,CBDC与物理现金、储备金,以及银行存款之间,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或者说央行和商业银行不能担保这种兑换,因为存在挤兑风险;(挤兑风险在下文还会说到)

(3)CBDC是基于令牌的系统;

(4)CBDC可以使用完全独立于现有央行的运行架构;

(5)CBDC是可计息的,在合理假设下,利率可不同于央行储备金;

(6)CBDC不仅支持零售支付和银行间清算,还支持跨境支付;

(7)CBDC的发行机制可以与现金和储备金不同,如支持不同的抵押品,并允许更广泛的主体参与CBDC的发行。

总的来说,CBDC会比目前的货币工具拥有更多的效用。

CBDC将采取合格抵押品的发行方式

目前人民币发行机制是以美元外汇占款为主并辅以公开市场操作机制(即商业银行通过抵押合资格资产与央行订立回购协议借入/归还流动性)。合资格资产一般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国债或其他债券。国内金融学界和监管层一直有呼声要改变过于依赖外汇占款的机制,以避免人民币过度受到美元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CBDC-经济模型

中国CBDC经济模型CBDC提供给中国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尝试改变CBDC发行机制-取消外汇占款,用它选择的合资格抵押品来兑换CBDC,不支持用储备金或银行存款兑换CBDC。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发展出完整的抵押品管理框架,可以直接将已有的合资格抵押品目录和抵押品管理或稍作修改后应用于CBDC。

央行需要对获得的合格抵押品进行风险评估,而合格的抵押品通常都有几个特点:市场容量大,避免购买该抵押品对其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信用风险要小,只接受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等;集中度比较小的资产,防止资产被操控。

CBDC的发行与现有的模式不同,现有的模式是基于美元外汇占款,人民币货币明显受到美元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CBDC提供给中国央行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尝试改变这种机制。

CBDC发行允许与他国分享铸币权

答案是中国央行在发行CBDC的时候,也让一带一路的友好国家,一同参与到CBDC发行中来,与他们分享部分的铸币权。那如何参与?包括下面两种情形,我们这里暂且用哈萨克斯坦来举例。

第一种,是哈萨克斯坦可以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哈萨克斯坦国债,发行方是哈萨克斯坦,但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这种债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是主权债,哈萨克斯坦也可以拿来出售给中国央行换取CBDC。

第二种,是哈萨克斯坦发行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国债,发行方是哈萨克斯坦,并以它们的本币计价。这种方法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最容易,因为这就是它们自己的国债,把国债出售给中国央行,中国央行给他CBDC。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出售国债给中国央行,但国债的发行主体不一样,国债的计价货币也不一样,因而对哈萨克斯坦的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上面这几种方式,理论上来讲可以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去影响和调节中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关系。

CBDC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法宝

中国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在货币方面,其实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中国版的CBDC,有可能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法宝。

以前人民币国际化只需要去对抗美元。但现在,变成了需要对抗Libra。Libra毫无疑问是美元国际化的工具,但由于它的发行方是一个科技公司,因而它具有更好的迷惑性。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就在一带一路,所以我们要让一带一路的友好国家都来使用人民币。

如何实现?

本质上就是利益,让一带一路的友好国家,参与到CBDC的发行过程中来,甚至,可以从中分享人民币的铸币税。

把区块链和比特币民主化、利益分享的精神,体现到主权货币的设计上来,这是最有效的法宝,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实际的实现路径。

嘉宾介绍:龙白滔,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硕士和博士,爱好研究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和货币金融理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知象科技专注于金融云计算、量化投资、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从启赋资本获得2750万人民币投资;创业前曾担任中金甲子投资基金首席技术官;曾任万向控股旗下通联数据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战略官;之前曾在埃森哲咨询和IBM全球咨询服务部门担任金融服务领域的高管,长期为中国金融服务领域客户提供技术、业务和战略咨询服务,曾代表埃森哲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统项目总设计师。

来源: 新浪综合


知象科技 CEO 龙白滔

专注为中国专业量化资产管理者提供基于云端和全栈的量化资产管理平台。龙博士曾担任中金甲子投资基金首席技术官,以及万向控股旗下通联数据的联合创始人。

龙博士还曾担任埃森哲和IBM全球企业服务部金融咨询业务高管,在埃森哲期间曾被任命为总架构师主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统开发,还曾为浦发银行规划新一代银行业务系统。龙博士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和分布式网络。


https://www.8btc.com/article/451663

《CFMI 通证金融模型和稳定币机制》


DC/EP央行数字货币实践的学术讨论_不伤害商业银行_CBDC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_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法宝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