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控制美国的是哪个势力?美国怎样控制世界金融经济体系_国内企业美国上市原因?@丁辰灵

今天的教育体系教的是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专才!社会需要工程师,需要经理人,需要精算师,需要交易员,需要各种各样的专才。

但绝大多数的专才毕业后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是在金字塔的塔基在惨烈搏杀,每一年还有无数新的竞争对手正在杀入。

这套讲究专业的教育体系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从西方,从美国学来的。

但是你仔细研究下美国的教育体系,你会发现穷人和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穷人上的公立学校在鼓吹快乐教育,富人去的私立学校从学术到体育每一个环节都极其严苛,堪比中国的高考工厂。到了毕业的时候,富人学的专业普遍都是律师或金融,到了哈佛立马上的就是享誉全球的哈佛通识课。

美国的精英妥妥的全才教育,到美国干活的中国工程师们妥妥的专才教育。你在靠专业能力吃饭,精英从毕业的第一天,就是靠博弈限制条件来赚钱。几十年之后,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大。

今天这篇文章是修改过后的老文重发,谈论的是金融学和世界财富控制的一些入门级的东西。

国内企业美国上市原因?

金融与财富

金融业是百业上游。过去几年在中国经济好的时候,优秀的毕业生不是想去互联网公司,就是想去金融业。以前大家最想去的是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国内的中金。现在毕业生最想去的恐怕是红杉,是高瓴。

很少有人愿意去制造业,制造业太辛苦了,金融业总是让人感觉来钱很快,而且指点江山。

什么是金融?金融业的本质和真相是什么?金融业为什么能赚比其他行业多的钱?

现代金融是全球精英对于世界的控制网络的一种货币化的体现。

离控制网络的中心节点越近,当然离财富就越近。

金融干的活其实是在把控制网络的节点切分成无数的份额,然后把份额给卖出去。

也就是大部分人卖的是自己的劳力,金融是在卖控制世界的网络节点。

这中间当然是有分工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分工赚的也就不一样。过去谁赚的多呢?投行赚的多,因为投行负责在卖。

三四十年前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冷战的时候,苏联用经合会自己搞了一个网络。中国跳船了,苏联垮台了,世界变成了一张网。所以在这个从两张网到一张网的痛苦融合过程中,卖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投行在08年前就大赚特赚。

今天世界已经成为了一张网,叫做美式全球化,而这张网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小。

简单粗暴当一个掮客已经赚不到暴利了,有钱人会想,我直接把钱投给在赌场中的大玩家不就好了,他带我赚钱的时候分我钱,还要什么高盛。

全世界最大的赌场在哪?在美股。

所以主动型投资ETF在过去十年大行其道,高盛就相对没落了。

08年之前,美式全球化达到顶峰然后盛极而衰之前,是投行的世界。因为投行其实是卖家,资管公司是买家。08年之前,投行的定价权比较高,因为想买一个大洋彼岸的某一个财富控制节点份额,只有靠投行。

  • VC/PE的本质都是资产管理,帮人管钱。
  • 资产规模大,就叫资管,资产规模小,就是基金。
  • 投基金的可以叫母基金,投创新企业的叫创投,投上市前的叫私募。
  • 对于投行来讲,规模大就叫投行,规模小就叫精品投行,再小就叫FA。有些FA嫌自己叫FA不好听,就说自己是精品投行。

不管怎么叫法,本质都是资产管理,帮人管钱的。

投行在公司上市,把公司的股票卖给资管公司,FA把创业公司股票卖给VC/PE,名字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

当然投行也卖服务!知名投行美林(My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收购后,现在叫美银美林,2017年曾经安排我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还有美国的对冲基金客户吃饭谈中国的电商和网红经济,一个小时饭局我收三万元人民币!

这种服务对于投行来讲叫专家服务。

投行当然也有竞争,有些人就问任何竞争的市场利润不是应该归零吗?如果大家抢着要帮阿里巴巴上市,高盛说我收7%,Morgan Stanley说我收6%,那不是大家都赚不到钱了。

当然不是这样的,首先行业有行规。

投行既竞争也共谋,垄断定价。其次有很多信息是不透明的,投行定个价,资管公司不一定有还价的能力,这种不透明在08年之前达到了登峰造极。

其次投行销售一个东西不是卖菜那样,那么简单粗暴公开市场叫价,有些东西正是不好卖才需要投行的介入,也就是做局,反映在能力上就是改变限制条件。

比如说瑞幸咖啡,美国的资管公司怎么会去买一个万里之外中国的咖啡连锁?

  1. 改变限制条件就是通过连锁+外卖+补贴把普通咖啡店变成一个互联网企业,形成一个资本架构,而不是一个传统的卖咖啡企业。
  2. 改变限制条件是疯狂融资,有足够的钱去烧出用户。
  3. 对标星巴克,获得定价权。这里的定价权不是咖啡定价权,而是股票定价权。
  4. 引入星巴克的股东黑岩,获得背书。
  5. 通过卖给美国的资管公司然后IPO上市再收割韭菜。

限制条件(Constraint)这个英文可以理解为限制/约束/弱点。你被什么限制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把活干好考验的是专业能力,优化能力。但是想突破,就要突破限制条件。包括制定新的规则,颠覆现有的秩序,弥补自己的弱点等等都是改变限制条件。

在瑞幸咖啡这个案例中,要看清楚,核心限制条件的改变是把卖咖啡变成了卖用户/卖数据的故事,所以项目的估值就往互联网项目的估值靠。

这种限制条件的改变是企业家+投资人+投行共同完成的,前期的局主要是企业家+明星投资人布的,当故事发展出新的财富控制节点产生并将威胁星巴克时,投行出手把项目往资管公司面前一放,你买还是不买。

资管公司要快速的做出买还是不买的决定,他们最终的判断靠的不是实地去调查这个项目到底靠谱不靠谱,而是看谁在卖,有哪些人在背书。

这当然会有很多勾兑和共谋,所以不要神化投行。

前两年高盛在马来西亚发生了丑闻,牵涉到马来西亚前政府的主权基金,高盛前合伙人Timothy leissener认罪,美国司法部指控他非法清洗并挪用了数十亿美金。这个交易具体我就不细说了,总之高盛在之前这个交易中赚了六个亿美金,这个前合伙人承认他向高盛的合规部门隐瞒了交易细节。

高盛有业务部门,也有合规部门。但实际上,利益足够大的时候,合规部门总是会“隐身”!

高盛自己又有销售部,又有研究部,你说研究部门和销售部门能百分百做到防火墙切割吗?你还会无原则相信媒体上投行放个各种消息吗?

投行是非常讲究关系的,为什么要把这个生意给这个投行,因为这个投行的负责人是老熟人,老朋友。生意给谁不是给?有些人羡慕谁谁谁去了大投行,其实大多数人是小姐的心丫鬟的命,因为你就是干活的,核心资源不在你手上。

对于金融掮客改变限制条件这个事情也不是简单理解的认识谁,有什么关系。这背后有复杂的多的操盘,其中包括要求各国政府改变监管,制定新的法律等等。索罗斯有个开放基金,他为了赚钱,之前经常把钱捐给各国政府的反对派,想办法把不听话的一些小国家政府给搞下去。

下面聊聊资管,资管公司本质是帮人/企业管钱的!资管公司需要找投行买产品!

关系依旧是很重要的,顶级富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这种家族办公室和国内的家族办公室不太一样,美国的家族办公室相当于就是家族自己的一个资管公司,有时候也会引入一些朋友的钱帮忙打理。

富人之所以富人并不仅仅是因为有钱,而是有资源有关系。有资源有关系又有钱,就能买到市场上最牛逼,回报最高的产品!

顶级富人自己成立家族办公室管钱,普通富人一般在大摩(Morgan Stanley),或者瑞银这些机构去开个私人银行户!

大摩在金融危机之后积极开发资管和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开户门槛是200万美金!

开完户之后,大摩或者UBS的理财经理会给你提供建议让你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也包括提供Morgan Stanley手上拿到的优质的基金产品,或者Pre-IPO项目的额度。

我们说一下私人银行这种生物,国外和国内不一样。国内的私行是依托于商业银行的,因为私行自己没有客户源,商业银行有啊。谁突然赚了一大笔钱,往银行里面一存,私行就知道了。

国外私行一般是独立的,自己负责拉客户,当然也就需要通过优质的理财产品服务好客户。为什么中国富人喜欢找海外私行做理财,因为国外私行服务富人服务的比较好,回报比较高。

国内私行和很多家族办公室,更多是考虑怎么忽悠富人卖产品,然后从产品中获得佣金收益,一次性变现。

当然灵哥这里也不神话海外私行,海外私行也一样有忽悠客户的情况。之前金融危机的时候,不是很多富人被衍生品Accumulator给搞死了吗,那时候超级乱,有不少富人一辈子的钱就被用了一辈子的理财顾问给杀完了。那理财顾问赚了那一笔,从此也就洗手不干了。

有钱人也分三六九等,巴菲特,李嘉诚这样级别的很难忽悠到他们。巴菲特买一个公司股票,可以把这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查个底朝天。然后巴菲特还可以要求人家给一个折价购买,谁让他是巴菲特。

但巴菲特最牛的资产还是他通过Berkshire Hathaway 控制的保险公司。

保险是非常牛逼的金融业态,本质上是用别人的钱跑赢长期通胀。保险公司养的精算师就是最大化少赔钱给客户,把资金留在自己手上。

当保险公司有了巨大的来源稳定的资金并且能管控赔付的几率和时间时,在监管放松的时候,就可以去并购和购买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优质资产,特别是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还可以低价收购资产。

之前宝能通过万能险收购万科,闹出野蛮人事件,就知道中国的顶级玩家其实都很清楚巴菲特怎么玩的,大家都想成为巴菲特,包括出事的安邦。

保险公司是真的有钱,高瓴资本张磊前段时间写了一本大号的招股说明书《价值》,最终有资格成为高瓴的大LP也就几家保险资金了。

总结一下,富人和精英通过金融控制这个世界的各种财富网络节点,只有深入了解金融业,才能深度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和被控制的!

但这种控制并不是永续的,而是伴随着此消彼长有着持续不断的博弈,没有谁能永远控制一切。

控制美国的是哪个势力?

控制

学会有改变限制条件(constraint)的思维极其重要!生意做的越大,财富越多的人都是对于政治,历史,军事理解非常深入的人。

要想成为金字塔塔尖的人,就要了解这个目前这个世界的操作和控制方式!财团和代理人是如何通过金融控制世界的!

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曾经富甲天下,在西方崛起的那个世纪,的确对政治,对世界有极大的控制力。但今天已经不是这么回事了。

相信货币战争中宣传的阴谋论一般罗斯柴尔德家族至今控制世界的人,那对世界的认知,对于金融的了解连入门都谈不上。

道理很简单,家族人丁兴旺,支开叶散,就有个分家的问题。100亿美金可能能控制一个1000亿美金上市公司的10%股权,但如果100亿美金被分成10份,那就什么都控制不了了。

即便是一个家族继承人分到10亿美金,也不敢全仓投入一个资产,而是分散投资到各个资管公司,买各种市场上优秀基金管理人推出的各类资产。

最后上市公司就都被各种基金、资管公司控制了。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激进的中国暴发户喜欢玩杠杆,很容易在股灾中,把几千万玩成几百万。欧美有钱人当财富到了一个程度之后,他们不再追求高回报,安全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富人最重要的考量是钱不能失掉,而不是靠激进策略赚多少钱。

在华尔街代表的美式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三十年中(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金融危机前),从资产管理上,鼓吹的是主动型投资,即挑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毕业于哈佛耶鲁的精英)帮你管钱。在企业管理上,鼓吹的是去家族化,职业经理人化。

从意识形态上,鼓吹的是及时行乐。

很多家族在那30年中都放弃了对于具体产生财富的标的-企业的控制,变成了纯粹华尔街式的 money game。这个阶段传统家族的没落是伴随着美式季度资本主义(即上市公司由职业经理人控制,每季度发财报)在过去几十年前的崛起而完成的。

也就是说很多传统的富豪赚到了钱,但失去了对于财富节点的控制权。控制权去哪了呢?去了新崛起的政治/商业精英。在美国过去几十年能只手遮天的就是布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了。

这些传统的家族,富豪再经过一两代子女的分家和挥霍,对于真正财富网络节点的控制就更加远离。

这就带来了公司所有制的微妙变化,很多华尔街上市的大企业股东,不再是家族,而是变成了资管公司,基金公司。

这么讲,是不是分家后的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跟普通富人也没差别了呢?

当然不是,他们还是有名,所以买资产做投资也不需要都用自己的钱,自然也有人愿意给他们钱让他们管。他们毕竟是曾经完全控制世界财富网络节点的顶尖家族,家族的关系不一样,他们还是能在世界上改变和影响很多事情的。

但如果家族不分家,家族就能去直接控制财富节点,而不是拱手把财富节点让给政治商业的精英新贵。

瓦伦堡家族

除了这几十年崛起的科赫兄弟,秉承不分家的老牌西方世家最有名的是瑞典的瓦伦堡家族,瑞典上市公司曾经三分之一的市值是他们。瓦伦堡家族是兄弟两个人管,不分家,而是通过家族基金会可以直接控制操纵很多事情。

他们旗下最有名的公司叫ABB集团,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企业。瓦伦堡家族最喜欢的就是投资各类的工商业基础设施型项目,也就是所谓的财富节点。

他们家族下面有个基金叫银瑞达(InvestAB),是最早投资阿里巴巴的。阿里的蔡崇信当初是InvestAB的投资经理。

我个人一直认为Jack Ma说的蔡崇信500元人民币加入阿里巴巴的故事太戏剧化,恐怕真正的原因是蔡崇信代表老东家来投资新的财富节点-全球电商基础设施阿里巴巴,然后就加入进来帮助管理,类似于空降一样。

瓦伦堡家族真正的大发家是二战,他们通过改变限制条件完成了从普通生意人到大生意人。当时有两个兄弟,一个兄弟给纳粹德国做生意,帮他们运运物资什么的。另外一个兄弟跟盟军做生意,这就叫两头下注。最后二战结束后,瓦伦堡家族并没有因为帮助纳粹受到惩罚,和纳粹做生意的兄弟下课,和盟军做生意的兄弟上位,就这样把风险对冲掉了。

更神奇的是,族中另外一位兄弟申请成为了瑞典驻维也纳的外交官,在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利用权力给这些犹太人发瑞典护照,这些犹太人最后成功的逃离纳粹的魔爪。瓦伦堡家族一下子成为了犹太人的恩人和救主。这个兄弟后来被苏联人抓走了,从此消失,据情报机构说在苏联的监狱中死掉了,但是苏联一直没有承认过。瓦伦堡家族一直到2016年才正式宣布他的死亡,希拉里克林顿在大选前被邀请致哀悼词。

看懂瓦伦堡家族,你就能看懂为什么一个800万人口的瑞典能屹立世界的原因!瓦伦堡家族从二战开始和英美德都如此交好,加上对犹太人的恩情,他们做生意当然会无往而不利。

科赫兄弟

支持特朗普的美国最富有的私人集团科赫兄弟,福布斯排行他们有净资产1000亿美金!他们也是兄弟控制家族资产,不分家。所以科赫兄弟在美国富豪中就很厉害,他们可以直接控制影响很多事情。2019年去世的大卫科赫曾经直接出来竞选总统,但是失败了。之后兄弟两人就进行了分工,查尔斯科赫搞企业和他的保守派富豪网络,大卫科赫搬到了纽约,结交了包括黑石苏世民在内的无数名流和华尔街金融大佬,帮科赫家族拼上了缺失的金融这块版图。

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科赫把自己人彭斯安排到了副总统的职位上,2年之后,科赫的嫡系家臣蓬佩奥被安排成为了国务卿。

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的如火如荼时,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的唯一一个中国并购项目就是山东如意集团收购科赫家族旗下的莱卡面料,这就是科赫在政治上的改变限制条件。

科赫这样的保守派富豪重新开始抱团,崛起,和传统政治精英做斗争,是因为富人们发现当资管公司和投行开始接管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帮你管钱的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算盘和影响力。

因为资管公司变成了公司的股东,那谁去坐董事会的席位,资管公司派人。

所以资管公司的经理人,自己不一定是百亿富豪,但是权力就很大,忽悠的能力也变大了。

如同我们今天看到很多VC/PE普通合伙人在创业公司中很强势,很多独角兽都求他们融资一样。很多VC/PE的高管没什么太多钱,但是他们管着几亿美金的资金,动不动就能投个ABC轮。对于创业者来讲,VC/PE合伙人就有了“权力”!

但是问题来了,出资人LP如何保证VC/PE合伙人是按照LP的利益最大化来运营基金呢?这个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金融操盘手变成了有自己独立利益的一个阶层,就好像公司管理层变成了一个独立于股东的利益群体。

上古时代的王,本来用自己家的管家宰来帮助一起管理国家,所以叫宰相,最后宰相变成有自己独立利益了,变成百官之首,官僚集团一把手。从此中国政治变成君权和官权博弈!皇帝经常拿宰相没办法!

明朝皇帝最后把百官之首丞相废掉了,但国家还是要人管啊,没办法又搞了一个官叫大学士,最后还是又变相成为了丞相。

控制和影响这个世界的,包括了顶级的政客,顶级的家族,顶级的金融家,顶级的企业领袖和他们各式各样的代理人。

他们会错综复杂的博弈,有竞争也有合作。博弈什么?

主要就是博弈限制条件(Constraint)!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博弈就是美国大选,牵动全球无数财团的利益,选举政治就是博弈主战场!

政府的每一个具体政策,是否减税,是否强制奥巴马医疗法案,是否大麻合法化,是否允许金融混业经营,是否退出巴黎协定都对应着相应利益集团利益。

对于金融集团来讲,他们当然会有其共同的利益,在这个共同利益下面,他们出钱支持他们喜欢的政客。在特朗普崛起之前,金融集团也会两党下注,但华尔街主要还是捐给民主党。

因为在世界观上面,民主党和金融集团有相似的地方。全球化金融集团希望的是去除边界,拆除国家的壁垒,让全球化金融精英来永远统治世界,成为食物链的最高端。

索罗斯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在政治,希拉里就是2016年大选这套可执行全球化集团策略的人选。

特朗普是靠反全球化上台,但实际上特朗普并不是真的反对全球化,他只是反对全球化中巨大的利益被曾经土豪们雇佣的政治/商业精英掌控。美国的土豪们集体意识到,他们要重新掌控控制世界的财富节点。

特朗普为什么那么喜欢和金正恩,和普京去建立私人关系,现在你们就懂了。

改变限制条件

改变限制条件有点拗口,你也可以粗略等同于改变规则,但还是不完全一样。改变限制条件首要是认知自己,到底是什么限制了自己。在限制自己的条件中,规则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有很多人去了投行,保险等牛逼哄哄的金融企业,但干几年也就被踢出来,再也赚不到大钱。为什么?因为他们干的活有一句通俗的话:金融民工。

他们本质还是干的是优化的事情!还是缺乏改变限制条件的思维。

美国最顶级的富人数量1%,他们会雇佣10%的名校毕业的精英!然后统治90%的人!这10%精英主要干嘛呢?干的是优化的活,就是给定一个限制条件,你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中要干的最好。你干的好,你就能拿高工资。

世界上几乎最优秀最聪明的人都在打工,很少人能逆袭成老板!为什么呢?因为聪明优秀的人从小被学校教育的就是把优化做到极致。

你学的是怎么当个好臣子,而富人集团在学什么呢?在学帝王术!帝王术学的是什么?是领导力,是控制,是改变限制条件。

富豪和精英学的干的是改变限制条件的事情,而不是优化的事情。优化的事情让雇佣来的精英大学生干就可以了!

很多老板创业为什么举步维艰?

因为他擅长和思考的只是优化的事情,如何把一个产品干好!大多数老板缺乏的是“改变限制条件”的能力,很难走到金字塔最顶端。

有人问灵哥到底是因为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有改变限制条件的能力,还是有了改变限制条件的能力,才能有机会走向金字塔顶端。

这两者都对!拥有改变限制条件的能力,你就可以阶层跃升。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如果不能跟上时代步伐,拥有新的改变限制条件的能力,也会从金字塔摔下来。

我一个女性朋友生意做的很大,和老公一起移民了美国!有一次聊天,她很简单粗暴的说,生儿子让他赶紧回中国,生女儿让她留美国。我问为什么?她说,美国阶层如此固化,亚裔受到事实的歧视!华人二代女生可以通过嫁人实现阶层跃升,而华人二代的男性如果没有特别强的能力,在美国阶层跃升基本没有可能,会过的很不如意。

这是现实的情况,同样是二代,华人男性和女性在美国的天花板(限制条件)是不同的。美国的精英男性,莫不以交一个亚裔女朋友为荣。所以华裔女性在美国阶层跃升,婚姻是一条路。这样的待遇华人男性就无福消受。

搞明白限制条件,就不能简单被西方的自由市场在内的各种理论所洗脑。

西方人最擅长的就是给定你一个限制条件,然后让你在限制条件中去搏杀。

  • 丁仲礼院士接受柴静采访那个经典视频把这个说的很明白,西方人搞出气候变暖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又搞出碳税这个概念。中国为什么要反对呢?因为按照IPCC(跨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组织)的方案,西方发达国家拿走44%的份额,全世界占90%人口的其他国家在56%中搏杀。也就是西方不仅仅用气候变化作为理由来扼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会,还让你为发展机会向西方付钱。(碳税额度转让)这就叫用限制条件来空手套白狼,牛不牛。
  • 金融市场上的搏杀,过去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亏了不少钱,比如我的好朋友中航石油的陈九霖。是真的中国人能力差吗?优化做的差吗?不是中国人专业能力差,而是赌场完全就是别人开的,规则是别人定的。你在别人的赌场按照别人的规则玩肯定输。政府要做的是改变限制条件,制定自己的规则,大到地缘政治,金融市场,小到企业发展。
  • 2年前人民币破七压力很大,中国政府在香港发行了100亿人民币的票据,回收人民币流动性!空头马上被打爆。空头和中国政府博弈,中国政府能派公务员去金融市场上搏杀吗?当然不是了,出招用的是改变限制条件,而空头如果只能赌市场这是做专业优化的活分分钟被打爆。
  • 打压Tiktok,美国用的限制条件是国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一出手用出口技术限定申报,马上把特朗普政府试图低价拿走中国资产的企图破灭。美国在全世界玩的是限制条件,中国学会了,打回来的也是限制条件。

所以西方媒体经常说中国不遵守“自由市场”原则,不够市场化,你看到以后就笑笑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还跟你传播这种观点,你可怜他比较蠢就可以了。

但中国是大国,美国只能骂一骂,没什么办法,对小国,美国人就不客气了。

马来西亚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很惨,马哈迪当时想关闭外汇市场,想用行政令改变游戏规则。美国说你这样不行啊,你违背自由市场原则,于是马来西亚这颗大韭菜就被收割了。后来总理马哈迪天天出来骂美国人,甚至反对全球化,但已经于事无补!

每次金融危机,主权国家去找IMF,得到的解决方案都是要资本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满足了IMF条件,IMF才借钱。其实IMF讲的都是鬼话,背后都是利益集团。被忽悠开放了市场,就如同大明王朝打开山海关。

97年金融危机,韩国人求IMF救,最终付出的代价是让美国财团控股了三星电子。

如果你想成为金字塔塔尖的人,你就要理解全球这些顶级的贪婪的金融和政客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思考的都是改变限制条件!

很多人犯的错在于每天做优化的事情,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和采取行动去改变限制条件!

系统

改变限制条件思维,当然不是只存在金融和政治博弈上,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时时刻刻问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到底用优化思维,还是改变限制条件思维。

我非常尊重优化做的好的人,也就是有专业能力的人,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光有优化能力是不够的。进一步来说,灵哥这里提的改变限制条件,绝对不是单指搞关系,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在投行业,关系是决定性的,但在很多行业关系不见得是决定性的。

我把改变限制条件定义为在一个系统中往高价值区域移动的能力,从而接近或者获得财富控制网络的关键节点

我们每个人单独是个小系统(小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的子系统,比如自己的小团队在一个企业是一个子系统,企业在一个行业是一个子系统,一个行业在一个国家又是一个小的不得了的子系统。

你不能仅考虑自己个体赚钱不赚钱,越考虑个体的短期收益越赚不到钱,就好像在股票市场天天考虑自己的股票跌了还是升了,这种炒股票思维永远赚不了钱。

更多的是要去看自己和周边形成的系统关系,要看到系统的变化,从而做出符合趋势的人生抉择,看明白系统变化之后,才会意识到妨碍自己发展的限制条件到底是什么,如何有的放矢的改变才有最大的边际效应。

怎样能理解系统呢?物理学中有一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的概念,熵增反应的是系统的无序和混乱状态。也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内部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熵增这个物理学概念来反映社会学当然不是灵哥我发明的,很多人都做过论述。从“熵”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各种系统,小到企业,大到社会和国家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商业和社会中,熵增可以对应的就是交易成本的上升。一个企业的内卷化,往往伴随着企业这个系统对外扩张的不利,从而在内部提升交易成本进行输血或者对财富的占有,国家也一样。

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国为什么经济不好,危机重重?那是因为在东西方形成铁幕老死不相往来之后,东西方都是孤立系统,孤立系统到最后熵都在增加。80年代之后,中国加入了美国的阵营,苏东集团瓦解,苏联解体,意味着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获得了外部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内部的熵值,从而带来了80年代到这个世纪初美国内部的稳定。

在孤立系统下,系统是天生倾向于熵增,天生倾向于走向混乱的。要克服这种混乱,就需要对系统做功,也就是人为让系统变得有序。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就会有旧的控制节点失去,有新的控制节点产生。

当你们问灵哥,每个人应该如何改变限制条件的时候,我首先的建议就是把自己和周围当成一个系统来看。无论是单位打工,创业,人际关系,家庭,你所有改变限制条件的方向就是降低自己身边这个最亲密的利益系统的熵,而不是增加熵。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美国保守派富豪越来越富,普通老百姓越来越穷?这是因为保守派富豪秉承的是降低系统熵值的人生策略,比如不奢侈消费,信仰宗教,崇尚家庭,多生孩子,家庭产业不上市。

也就是在家族内部,熵值是降低的。

系统在不断的变化中,有人升上去,有人掉下来,这就是天道,天道是公平的。你要想往上升,就得博弈限制条件,就要对系统做功,付出常人无法理解也无法坚持的努力。

这需要动态的眼光,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是简单的问,应该不应该创业,应该不应该考研究生。每个人在系统中的位置不一样,有时候你创业会降低系统的熵值,但有时候错误的时机创业会增加系统的熵值。

这是一门不算很高深,但绝对需要自己非常敏锐去感知的经验和学问,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门有标准答案的专业技能。

任何金科玉律,权威专家的经验都不见得适用当下,适用你。因为系统是在不断变化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改变限制条件的策略当然也就是因人而异,完全不同的。

如何改变限制条件呢?回过来问自己,到底是什么限制了自己,应该往哪一个方向去改变?哪个方向会带来长期的系统熵减。如何更高效的成长?

这些问题更多会留给每一个人思考,我这篇抛砖引玉,明后天我再更新一篇我10月初回到上海后遇到很多老朋友,结合他们这五六年的发展来谈谈个体如何改变限制条件。

后记:

这篇内容最早的源起是一年多前在知识社群小红圈应好友,金融圈的行业大V,江南愤青陈宇邀请分享,当时的契机是我在圈里面预测了两次中美关系的和缓!

陈宇当时说老丁你不要看轻自己的能量啊?有很多人都看你的内容,想了解金融领域里面一些本质的东西,所以来分享一下吧。

我没有看轻自己啊,我为什么了解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应该被当做这样的“精英”而培养的。20年前我在新加坡国立读书的时候,我拿的是新加坡开国总理吴庆瑞奖学金,吴庆瑞相当于新加坡的邓公。吴庆瑞奖学金是新加坡银行公会(ABS)设立并管理,纪念吴庆瑞,每年只招4个人,我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当时和李光耀奖学金,新加坡总统奖学金的申请者当初是在一起考试。

我只是没有在毕业之后,按照奖学金方的规划走一条高大上的金融精英之路,我在第一波互联网公司的尾声去创业,奖学金方当时估计也很莫名,但是我第一个创业公司得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的投资,后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的SEEDS计划也投,所以奖学金也就同意我去创业了。

从此我和控制全世界财富的精英网络就无缘了,但是我不后悔啊,有什么比回到自己家乡更重要的呢?而且自己折腾,自己赚钱,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我的人生很踏实。

对我个人后来创业和成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我这篇旧文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这篇文章经过了仔细修订重发,增加了一些新的案例和思考以回馈读者。

对金融投资理财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下一步我也会出一些投资金融和人生成长方面的知识付费课程,欢迎关注。

丁辰灵:小红圈知识付费社群成功的提前预测了G20中美贸易协商,并在川普宣布G20会谈前两天在社群内部召集可能会反弹的股票

欢迎加入我的小红圈知识社群获得独家和内部的信息!

丁辰灵-小红圈

本文作者丁辰灵,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曾创业三次,总跨界。早年投资手机游戏公司2015年12亿被上市公司凯撒股份收购,还投资蔚来汽车及若干不知名的小项目。曾被评为新浪自媒体影响力三十强,峰瑞资本LP,等!

(本文是昨天在知识社群小红圈应好友 江南愤青 邀请分享后整理而成)

订阅号:丁辰灵

去年的文章:

高盛不会教你的:改变限制条件(constraint)@丁辰灵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